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超高层结构混凝土连梁、钢梁开孔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8-01-04 06:23

  本文关键词:超高层结构混凝土连梁、钢梁开孔的探讨 出处:《建筑结构》2017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超高层 框架-核心筒 双连梁 钢梁腹板开孔


【摘要】:重庆某超高层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核心筒为钢筋混凝土筒体,框架梁为钢梁;在跨高比不大于1.25的混凝土连梁中部设水平缝形成双连梁,在走道上方的钢梁腹板开矩形洞穿设备管线。分析表明,连梁设水平缝后,可以实现连梁强剪弱弯的抗震目标,又可以保证核心筒的整体抗侧刚度,同时,应采用空间有限元程序建立双连梁模型,反映连梁设水平缝的实际受力情况;对本工程中开矩形洞口的钢梁,承载力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同时,整体计算时可以通过折减钢梁的刚度来考虑钢梁开洞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
[Abstract]:Chongqing uses a high-rise frame core tube structure, core tube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tube, frame beams; in span height ratio is not greater than 1.25. The central concrete beams horizontal seam forming dual coupling beams, rectangular perforated pipeline equipment in the steel beam above the aisle.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lintel with horizontal seam, can be achieved the seismic target beam strong shear weak bending, but also can ensure the whole tube lateral stiffn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space finite element program is established with double beam model, reflect the actual stress of lintel with horizontal seam; on this project open rectangular hole girder can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bearing capac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overall calculation through reduction of girder stiffness to consider the effect of beam with the overall stiffness of the structure.

【作者单位】: 重庆市设计院;
【分类号】:TU973
【正文快照】: 1工程概况重庆某超高层塔楼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地上60层,地下8层,结构嵌固端位于-3层楼面,结构计算高度(嵌固端到大屋面标高)219.50m,从嵌固层起算共63层,为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1]。建筑1~9层为底部商业,商业层高4500~6000mm,塔楼标准层部分为公寓式住宅,住宅层高3100mm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志恒,潘峰,陶晓光,唐光暹;新型组合连梁控制结构体系[J];世界地震工程;2003年03期

2 陈景毅;连梁的结构设计[J];中外建筑;2004年03期

3 王结进,周汉志,卢伟锋,王占峰,王震国;一种连梁超筋的处理[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刘迪,王全凤;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梁问题的探讨[J];基建优化;2004年05期

5 周林聪;陈龙珠;陈晓宝;;连梁破坏模式与安全状态的简化判断[J];工业建筑;2006年03期

6 莫东;;浅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连梁超筋的解决办法[J];广西城镇建设;2007年11期

7 李珊;程建立;蒋悦;;浅谈高层建筑结构中的连梁[J];才智;2010年14期

8 胥玉祥;朱玉华;赵昕;李学平;;双连梁受力性能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0年03期

9 徐民彦;;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剪力墙连梁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1年11期

10 钟亚红;;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连梁超筋问题[J];科技与企业;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欣;乔清朝;;简议连梁超限处理[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2 陈云涛;;双连梁的等效分析[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朱勇;周云;;钢板与钢筋混凝土连梁的组合协同作用机理分析[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姜忻良;宣波;;剪力墙结构中双连梁的转角刚度等效方法[A];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郭秉山;王海飞;闫月梅;张成林;;剪力墙连梁在循环荷载下的受力性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胥玉祥;朱玉华;赵昕;;新型内嵌铅芯耗能连梁[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范重;李波;范学伟;;超高层建筑剪力墙短连梁有效配筋形式研究[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吴晋辉;吴伟田;;延性连梁设计浅议[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9 李杰臣;苏园园;;高层剪力墙中连梁的设计[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海洋;李璐;;关于剪力墙结构中连梁常见问题的探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宋安良;新型混合连肢墙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2 丁然;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连梁计算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3 胡强;钢桁架连梁—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4 韩小雷;带刚性连梁的双肢剪力墙及其结构控制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1年

5 车佳玲;FRC对角斜筋连梁及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6 王明振;刚度串联式耗能连梁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7年

7 王啸霆;铰支墙—框架新型结构体系的损伤控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7年

8 杨忠;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构件受剪性能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晖;半通缝连梁抗震性能数值模拟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利强;新型耗能连梁抗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施唯;钢筋混凝土连梁的破坏机制与损伤控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4 钟海牛;桁架式钢骨混凝土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5 夏承柱;新型配筋形式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与抗剪承载力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胡京亚;新型可更换耗能连梁设计方法研究[D];广州大学;2015年

7 孙亚;带可更换钢连梁的混合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8 贾俊杰;混凝土剪力墙连梁基于延性的抗震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9 韩鑫;高层剪力墙结构中防屈曲约束支撑连梁不同布置对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10 李一康;含钢率对改进焊接箍筋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的抗震性能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774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3774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9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