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锯末混合土场地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7 09:40

  本文关键词:锯末混合土场地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出处:《岩土工程学报》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振动台 模型试验 锯末混合土 边界效应 地震动


【摘要】:在北京工业大学九子振动台台阵系统上开展了一系列锯末混合土场地模型试验,试验中模型箱采用装配式连续体刚性模型箱,其尺寸为7.7 m(长)×3.2 m(宽)×1.2 m(高),输入地震动时程采用El Centro地震动记录和天津地震动记录,地震动输入方向为水平横向和水平纵向。通过场地模型振动台试验,验证了设计的模型箱的较小的"边界效应"影响程度,同时考察了锯末混合土场地模型的动力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对部分试验结果,包括场地反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其动力放大系数、加速度时程及其频谱,进行了具体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本次使用的装配式连续体刚性模型箱边界效应处理效果良好,同一水平面上不同部位土体反应的加速度仅有较小差异;随着地震动输入强度的增大,同一测点反应的峰值加速度总体上在增大,但其加速度动力放大系数总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反应的频谱组成从较高频率向较低频率移动。这些结果说明,随着地震动输入强度的增大,土体由于刚度发生变化而相对变软,土体模量逐渐降低。
[Abstract]:At th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ine shaking table array system to carry out a series of sawdust mixed soil model test, model test of the assembled continuum rigid model box, its size is 7.7 m (long) x 3.2 m (wide) x 1.2 m (high), the input ground motions using El Centro motion records ground motion records and Tianjin, seismic input direction of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level. Through the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 site, verify the design of the model box of the smaller "edge effect" influence, also examines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ation of sawdust mixed soil site model. On the part of the test results, the peak acceleration and the dynamic magnification factor including the site response of ground motion, acceleration and spectrum are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 of prefabricated continuum rigid model box boundary effect processing effect is good. Well, only a small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oil and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of the same level; with the input of earthquake intensity increases, the same measuring point response peak acceleration in the overall increase, but the acceleration dynamic magnification coefficient decreases, the frequency response spectrum composition moves from high frequency to lower frequenc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 the input ground motion intensity increases, because the soil stiffness changes and relatively soft soil modulus decreased gradually.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406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08519,51578514,51508526)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DQJB15B10)
【分类号】:TU435
【正文快照】: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Retrofit,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24,China)振动台试验是研究地震工程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岩土工程抗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有普通振动台试验和离心机振动台试验[1]。离心机试验模型尺寸较小,试验结果易受边界效应的影响。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茹;苗崇刚;戴君武;;土-结构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模型简化方法探讨[J];自然灾害学报;2011年02期

2 韩俊艳;杜修力;李立云;;土工振动台试验连续体模型箱的适用性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年02期

3 王力;周叮;刘伟庆;王曙光;杜东升;;场地盆地效应的振动台试验[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4 ;黄土地震工程重点实验室首次大型振动台试验成功[J];甘肃科技;2013年23期

5 杨树标;叶涛萍;贾剑辉;;桩—土—上部结构振动台试验相似问题研究[J];建筑科学;2012年S1期

6 孙海峰;景立平;孟宪春;王宁伟;;振动台试验三维叠层剪切箱研制[J];振动与冲击;2012年17期

7 李宏男,,L.E.Suarez,M.P.Singh;地震动的转动分量[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7年02期

8 张伯艳,陈厚群,胡晓,朱栗武;合成人造地震动的非线性解法[J];水利水电技术;2000年07期

9 范留明,黄润秋;一次冲击地震动的特性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1期

10 金星,陈超,张明宇,王绍博,丁海平;双侧破裂模型对地震动空间相关性影响的定量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岳;姜忻良;;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模型土设计方法分析[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2 袁美巧;俞瑞芳;俞言祥;;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动时—频特性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白泉;朱浮声;赵东阳;孙乐娟;康玉梅;;地震动的时频特性对结构弹性响应的影响[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张令心;张继文;;近远场地震动及其地震影响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5 江帆;董银峰;李英民;郭俊锋;;时程分析中速度脉冲地震动的适用性及影响规律[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6 孙进忠;彭一民;赵鸿儒;;超声模拟在地震动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7 胡聿贤;张敏政;;地震动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综述)[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8 袁一凡;;近场地震动的模拟[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9 张天中;马云生;舒曦;;关于地震动衰减关系、不确定性和设防标准的讨论[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10 陈培善;李保昆;白彤霞;;中国强地震动速度衰减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秦娜;黄土地震工程重点实验室首次大型振动台试验成功[N];甘肃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中宝;液压离心地震模拟振动台模型的建立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常志旺;近场脉冲型地震动的量化识别及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陈辉国;完全非平稳多点地震动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4 王子s

本文编号:1392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392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d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