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框架中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框架中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出处:《振动与冲击》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再生混凝土 框架中柱节点 废弃纤维长度 废弃纤维体积掺入量 抗震性能
【摘要】:完成了再生骨料取代率为50%,废弃纤维长度分别为12 mm、19 mm、30 mm以及废弃纤维体积掺量分别为0.08%、0.12%、0.16%的5个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框架中柱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主要对不同废弃纤维长度、不同废弃纤维体积掺量下梁柱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延性性能、耗能特性等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破坏均经历了初裂、通裂、极限、破坏四个特征阶段,当纤维长度为19mm,废弃纤维体积掺量为0.12%时,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构件的滞回性能、延性性能及耗能性能较好;废弃纤维的体积掺量比废弃纤维长度对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大。提出了废弃纺织纤维再生混凝土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Abstract]:The replacement ratio of recycled aggregate is 50, the length of waste fiber is 12 mm ~ 19 mm ~ (30 mm) and the volume fraction of waste fiber is 0.08% 0.12%. Experimental study on seismic behavior of column joints of 5 recycled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in 0.16% under low cyclic cyclic loading. Failure form, hysteretic property and ductility of beam-column joints with different volume of waste fiber.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ilure of the derelict fiber regenerated concrete frame joints has experienced four characteristic stages: initial crack, crack, limit and damage, when the fiber length is 19mm. When the volume of waste fiber is 0.12, the hysteretic performance, ductil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of Liang Zhu joint members of recycled concrete are better. The volume content of waste fiber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length of waste fiber on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Liang Zhu joint. A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shear capacity of recycled concrete of waste textile fiber is propose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作者单位】: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节能研究院;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275)
【分类号】:TU37;TU352.11
【正文快照】: 随着环境及资源问题的日益凸显,再生混凝土的应用顺应了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再生混凝土内部普遍存在瑕疵、微裂缝,已有研究发现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相对普通混凝土差[1-4],纤维的加入可以改善再生混凝的力学性能,因此纤维再生混凝土的深入研究对推进再生混凝土发展有重要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宗平;陈宇良;姚侃;;再生混凝土三轴受压力学性能试验及其影响因素[J];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12期
2 刘超;白国良;贾胜伟;尹磊;;不同轴压比再生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3 梁超锋;刘铁军;邹笃建;杨秋伟;冯丽;;再生混凝土材料阻尼性能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3年09期
4 周静海;张东;杨永生;;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5 聂建国;朱力;樊健生;范重;刘学林;;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1期
6 柳炳康;陈丽华;周安;郑宇;符栎辉;;再生混凝土框架梁柱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11期
7 肖建庄,朱晓晖;再生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振兴;秦拥军;严文龙;;掺锂渣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7年01期
2 史才军;曹芷杰;谢昭彬;;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6年23期
3 杨涛;王社良;刘伟;;性能增强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11期
4 申春梅;崔艳艳;;钢渣-复掺纳米SiO_2混凝土抗拉强度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6年11期
5 薛建阳;翟磊;鲍雨泽;任瑞;赵鸿铁;;型钢再生混凝土梁柱中节点受剪承载力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6年S2期
6 马尤苏夫;王先铁;刘立达;贺博;;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内置开洞薄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7 徐向东;马克俭;刘建军;袁波;魏艳辉;;钢网格框架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6年05期
8 陈宗平;陈宇良;;三向受压状态下再生混凝土的变形性能及损伤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2016年05期
9 郑捷;董立国;秦卿;郑山锁;汪锋;;冻融循环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6年10期
10 袁朝庆;王义荧;刘彦;;柱刚度对蜂窝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永利;郑刚;;再生骨料混凝土不同龄期的力学性能[J];建筑材料学报;2013年04期
2 陈宗平;张士前;王妮;薛建阳;陈宝春;;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受力性能的试验与理论分析[J];工程力学;2013年04期
3 陈宗平;柯晓军;薛建阳;苏益声;;钢管约束再生混凝土的受力机理及强度计算[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4 肖建庄;李宏;;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疲劳性能[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5 陈宗平;徐金俊;郑华海;苏益声;薛建阳;李军涛;;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及应力应变本构关系[J];建筑材料学报;2013年01期
6 李文贵;肖建庄;袁俊强;;模型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分布特征[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7 杜朝华;;再生骨料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2年03期
8 朋改非;黄艳竹;张九峰;;骨料缺陷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2年01期
9 寇世聪;潘智生;;不同强度混凝土制造的再生骨料对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硅酸盐学报;2012年01期
10 梁超锋;刘铁军;邹笃建;;配筋对钢筋混凝土阻尼性能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钟毅,李阳;再生混凝土的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J];粉煤灰;2004年04期
2 肖建庄,兰阳,李佳彬,王军龙;再生混凝土长期使用性能研究进展[J];结构工程师;2005年03期
3 李彦军;刘志奇;;新型再生混凝土特性及前景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13期
4 马勤;李腾忠;王云飞;;再生混凝土发展及应用现状[J];广东建材;2008年10期
5 吴清芳;杜辉;欧阳宏辉;;再生混凝土在承秦出海路中的应用[J];市政技术;2009年02期
6 戴婷婷;;再生混凝土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10期
7 石宵爽;王清远;;从灾后重建探讨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张波;;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对比研究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12期
9 王兵;朱平华;;钢骨再生混凝土的耐火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9年12期
10 苏发慧;袁旭梅;;再生混凝土的投资前景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建庄;黄啸;;再生混凝土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应用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2 曹万林;张建伟;尹海鹏;陈家珑;;再生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研究与应用[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3 施养杭;彭冲;;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发展析议[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4 傅晓剑;吕爱增;雒斌;李福海;;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福海;叶跃忠;赵人达;;再生混凝土微观结构分析[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肖建庄;;前言[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传增;肖建庄;雷斌;;德国再生混凝土应用概述[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U
本文编号:1412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412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