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度800m穹顶结构选型研究与相关问题
本文关键词:跨度800m穹顶结构选型研究与相关问题 出处:《建筑结构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城市环境变化和现代工程技术发展,建造跨度1 000 m级超大型城市穹顶以营造一个特定的区域小环境,逐渐成为现实需求。城市穹顶突破现有结构尺度极限,结构设计面临新的挑战。对城市穹顶的概念进行了探讨,以在寒冷地区建造一座跨度800 m城市穹顶为设定工程背景,对采用刚性结构、杂交结构、柔性结构以及组合结构等四大类结构体系共计13种结构方案进行选型研究。对比分析了结构刚度、稳定承载力和用钢量等指标,总结了跨度800 m各种结构方案性能特点,提出了可将K型角锥球面网壳、K型巨型网格结构以及索承网壳-双层网壳组合结构作为优选方案;并就超大跨度穹顶的建造与设计提出了材料轻质化、设计标准、抗风问题、温度场影响、结构形态学、建造可行性、围护结构、节能环保以及穹顶维护等9个方面的相关问题,以供进一步研究作为参考。
[Abstract]:With the change of urban environ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he dome with a span of 1 000 m is built to create a specific regional environment. The concept of urban dome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urban dome breaks through the limit of the existing structure scale, and the structure design faces new challenges.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800 m span urban dome in the cold area as the setting engineering background, the rigid structure and hybrid structure are adopted. There are 13 kinds of structural schemes for flexible structure and composite structure. The structural stiffness, stability bearing capacity and steel consumption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structural schemes with a span of 800 m are summarized, and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K type spherical reticulated shell with angle cone K type and the cable-supported latticed shell / double layer latticed shell composite structure can be used as the optimal selection schem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of super-span dome, the material lightweight, design standard, wind resistance problem, temperature field effect, structural morphology, construction feasibility, enclosure structure are put forward.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well as dome maintenance and other nine related issues for further study as a reference.
【作者单位】: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85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18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6YFC0701204)
【分类号】:TU399
【正文快照】: 0引言在空间结构领域,建造更大跨度的建筑结构一直是结构工程师不懈的追求[1-2]。近三十年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形式的不断涌现,在相对成熟的结构分析理论支撑下,目前世界范围内跨度150 m的建筑已为数不少,跨度300 m的建筑也有若干成功案例:1999年建成的英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立新;薛玉兰;虞刚;;绿色建筑结构选型的应答策略分析[J];中外建筑;2009年08期
2 吕泽昌;;建筑结构选型及其设计探讨[J];建设科技;2014年07期
3 李志芳;王华;周燕;;浅析《建筑结构选型》课程的实践教学[J];考试周刊;2012年13期
4 王光远,吕大刚,张世海;论结构选型的若干关键问题[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5 王力,吕大刚,张世海,王光远;基于相对接近度的结构选型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6 周劲炜;晓天芳苑的结构选型与经济性评价[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7 林小媚,黄炎生;某中学教学实验综合楼的结构选型与分析[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3年04期
8 郭大力,李艳娜;北京人民警察学院结构选型[J];中外建筑;2003年06期
9 王经建,刘伯权;结构选型的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谭文杰,肖丹,朱旭;南海某展览中心的结构选型与分析[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家骅;李宁;;城镇多功能大空间结构选型探讨[A];第二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卷)[C];1984年
2 陈敖宜;乔文涛;;中钢大厦结构选型与关键技术研究[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皮淑萍;安蔚玮;;已有建筑局部空间使用功能的改造设计[A];2014年全国钢结构设计与施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4 李晗晗;赵曾珠;;厂房工程结构选型探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5 鲍伟丽;张勇;;拉线塔结构选型及经济性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任野兵;赵满;林少培;;模糊系统结构选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第六届年会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文集[C];1995年
7 刘建文;沈蒲生;;高层建筑结构选型与布置对受力性能的影响[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8 万夫;王浚璞;;基于模态分析的单轨吊桁架结构选型[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9 尹德钰;车伟;李海旺;;大型会展建筑的结构选型[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丁大益;刘威;夏新;;北京九华山庄运动中心结构选型与分析[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宋京平;今日明智运筹 明日精品流芳[N];中国建设报;2012年
2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陆赐麟;科学结构选型是催生精品设计的保证[N];建筑时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游剑龙;小高层住宅结构选型及工程应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2 黄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结构选型决策与造价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3 刘靖斌;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大跨度空间结构选型的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4 康珍珍;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分析及结构选型模糊决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5 谢琳琳;关于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决策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6 钟国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及某工程结构选型探讨[D];重庆大学;2006年
7 于万秀;遗传神经网络与模糊综合评定结合在高层结构选型中应用[D];中南大学;2014年
8 付宝明;超高大跨单层厂房结构选型与抗震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刘建文;高层建筑结构选型与布置及剪力墙合理数量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王威;云南世纪良城五星级酒店结构选型与优化[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21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421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