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方下加筋土高挡墙实测变形分析
本文关键词: 墙面板 高填方 加筋土挡墙 “V”形沟谷 钢筋混凝土筋带 现场试验 出处:《长江科学院院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揭示位于"V"形沟谷中的某座3级加筋土挡墙的变形规律,在现场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高填方下3级加筋土高挡墙墙面板位移、墙后填土体沉降、高填方下路面沉降以及挡墙下涵洞底部沉降在施工期间和竣工后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加筋土挡墙墙面板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以及墙后填土体的沉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间,且数值都比较大,竣工后1~2 a的时间内,其变形趋于稳定,但总的累积变形较大,说明加筋土挡墙能够适应较大变形的填方工程,这是其优势所在;2在"V"形沟谷中采用高填方下加筋土高挡墙的结构形式能满足路面沉降要求,高填方下的涵洞也是安全的;3由于挡墙筋带的特殊性,使得形成的加筋土挡墙具有锚定板挡墙和土钉墙的某些优点,既能约束墙内土体的变形,又能作为整体很好地同周围"V"形沟谷变形相协调,使得填方内应力重分布,路面沉降变形平缓过渡,未产生明显差异沉降,使用效果良好。这种挡墙结构在山区公路铁路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Abstract]:In order to reveal the deformation law of a 3 grade reinforced earth retaining wall located in the V shape valley,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3 grade reinforced earth high retaining wall panel under the high fill is analyzed emphatic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field measured data. The variation of soil settlement behind the wall, pavement settlement under high fill and the bottom settlement of culvert under retaining wall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after comple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face slab of reinforced earth retaining wall is 1: 1.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and settlement of the backfill soil occurred mainly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the values were relatively large. Within 1 ~ 2 years after completion, the deformation tended to be stable, but the total cumulative deformation was larger. It shows that the reinforced earth retaining wall can adapt to the large deformation of the fill project, which is its advantage; (2) the structural form of high fill and reinforced earth high retaining wall in "V" valley can meet the pavement settlement requirements, and the culvert under high fill is also safe;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retaining wall reinforced soil retaining wall has some advantages of anchored plate retaining wall and soil nailing wall which can restrain the deformation of soil in the wall. As a whole, it can be well coordinated with the surrounding "V" shape valley deformation, which makes the stress redistribution in the fill, and the pavement settlement and deformation are smooth transition, without obvious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This kind of retaining wall structure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mountain area highway and railway construction,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长安大学理学院;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1C01)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GZ2005-03) 陕西省交通科技项目(06-01K) 长安大学精品课建设项目(2006)
【分类号】:TU476.4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某高速公路要通过一处“V”形黄土大冲沟,经综合考虑后在下部设计成3级加筋土挡墙,每级挡墙(含基础)高度为10.5 m,上部填筑成24 m高的缓坡路堤,这样填方体的总高度为54.7 m,这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上比较少见。对于这种特殊地形中的加筋土挡墙的墙面板位移、墙后填土体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世暖;蔡晓光;;地震作用下双级加筋土挡墙的动力响应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7年01期
2 杨广庆;刘华北;吴连海;熊保林;李三妮;;台阶宽度对加筋土挡墙垂直应力的影响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01期
3 雷胜友;双面加筋土高挡墙的离心模型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4 雷胜友;V形沟谷加筋土支挡结构强度特性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贺;静动荷载作用下高速铁路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结构行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胜友;惠会清;高攀;张磊;;高填方下加筋土高挡墙实测变形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7年02期
2 张智超;陈育民;;微型桩 加筋土挡墙的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4期
3 蔡晓光;张世暖;;高烈度地震区高大加筋土挡墙地震反应特性与抗震设计措施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6年05期
4 贾亮;朱彦鹏;来春景;;地震作用下加筋挡土墙稳定性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5 何燕清;陈福全;;软土地基上加筋土挡墙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6 徐超;贾斌;罗玉珊;董健;;圬工与加筋土组合式挡墙离心模型试验[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7 王丽艳;陈国兴;井合进;;地震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水平变形的拟静力计算法[J];中国公路学报;2015年03期
8 李波;徐丽珊;龚壁卫;俞武华;;加筋高陡边坡离心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年03期
9 吴爱清;俞武华;李波;;基于离心试验和数值模拟的加筋高陡边坡综合分析方法[J];水运工程;2013年08期
10 姜炯;黄金;;包裹式加筋土挡墙的离心模型试验[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鹏;汤劲松;刘杰;郭强;;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土压力测试与有限元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年03期
2 匡柯柯;杨广庆;;地震荷载作用下路堤式加筋土挡墙结构力学特性数值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年03期
3 戴征杰;褚景英;陈丽丽;王旭龙;;台阶式加筋挡墙验算的对比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年03期
4 周亦涛;梁小勇;杨广庆;俞缙;;多级加筋土复合式挡墙的现场试验[J];工业建筑;2014年02期
5 杨广庆;周亦涛;熊保林;Liu Huabei;;刚性基础上双级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性状研究[J];水利学报;2012年12期
6 朱宏伟;姚令侃;张旭海;;两种加筋土挡墙的动力特性比较及抗震设计建议[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11期
7 言志信;张刘平;曹小红;张学东;蔡汉成;;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规律及变形机制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8 李广信;;土工合成材料构造物的抗震性能[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04期
9 陈强;杨长卫;张建经;周新文;;“5.12”汶川地震中高大加筋土挡墙破坏机理研究[J];铁道建筑;2010年09期
10 周春儿;何光春;龙丽吉;;台阶式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结构优化设计[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邱成春;H-V 加筋路堤动力特性的试验及颗粒流分析[D];上海大学;2013年
2 刘泽;生态型加筋土挡墙动静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3 贾亮;加筋挡土墙的地震作用及动力稳定性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周淮;静载下H-V加筋土挡墙的作用机理及稳定性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李昀;格宾加筋挡土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6 周世良;格栅加筋土挡墙结构特性及破坏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李献民;高速铁路加筋过渡段静动力特性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杨果林;加筋土挡土结构动力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亚君;刘东燕;蒋克锋;杜锦林;;西南某机场高填方地基稳定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2 付春辉;毕聪斌;张军;;山区公路高填方涵洞的设计[J];北方交通;2008年02期
3 施发弘;;高填方工程施工中的系统控制方法[J];四川建筑;2010年03期
4 周应华;郑玉辉;廖成强;;公路高填方地基承载力分析与设计应用的探讨[J];路基工程;2011年06期
5 肖洪萍;;山区公路高填方涵洞的设计问题[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年01期
6 王世才;上埋式高填方矩形混合涵洞的构造和计算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3年04期
7 ;建设科技信息[J];施工技术;1993年01期
8 肖勤学;碎散体高填方涵洞压力计算理论[J];地下空间;1996年03期
9 闫红伟;;几种关于高填方涵洞涵顶土压力计算方法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4年07期
10 赵丽颖;;山区公路高填方涵洞的设计问题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桂林;彭跃;郭超;张永兴;;高填方涵洞不同顶板结构的设计对比[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2 卢小兵;范永政;吴国庆;;九寨黄龙机场高填方工程建设方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3 王显斌;魏磊;吴军军;;浅析山区高填方涵洞的设计的问题研究[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4 徐虎城;赵新军;朱国建;仇巅;;沙漠明渠高填方段机械化施工方案讨论[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人类活动与河口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郑治;;减少山区高填方路基沉降病害的对策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吴桂兰;曹阳;;高填方涵洞结构设计的特殊性及对应措施[A];2012全国水工泄水建筑物安全与病害处理技术应用专刊[C];2012年
7 朱龙昌;;高填方渠道险工隐患预防和治理技术[A];福建省第十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韩莉;张友;;高填方加筋土路堤的质量保证措施[A];中国公路学会2002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2年
9 张友;;高填方加筋土路堤的质量保证措施[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10 刘宏;李攀峰;张倬元;;西南地区高填方机场软基加固处理[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马玉;西部高原航空港的明珠[N];科技日报;2006年
2 特约通讯员倪作霖;十九局集团阿高速公路质量受到多方赞誉[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3 王霞 徐博文;发展是硬道理 创新是主旋律[N];山西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涛;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及稳定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曹光栩;山区机场高填方工后沉降变形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3 孙笑;基于E_(v2)的港区陆域高填方工后沉降预测方法研究及稳定性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4 姜峰林;高填方涵洞EPS板减荷技术应用及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晓翠;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吴屹;巴中机场五显庙深切沟谷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闫俊;机场高填方沉降变形分析与预测及数据可视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谭超;巨粒混合土填料蠕变特性的大型单轴压缩试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赵剑剑;土石混合料的渗水湿化对高填方体变形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6 戴自立;高填方荷载对锚索预应力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7 陈伟;黄土高填方工程监测信息可视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8 汪涵;基于实测资料的高填方地基安全评判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9 葛华康;高含石量土石混合体高填方边坡稳定性与变形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10 王程亮;山区机场已填筑高填方地基再处理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51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451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