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应变率敏感性数值模拟
本文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力学性能 应变率敏感性 数值模拟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 出处:《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九骨料模型再生混凝土建立了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应变率敏感性以及细观相材料应变率敏感性对其的影响,并讨论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新、老砂浆强度对再生混凝土应变率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有限元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应变率敏感性;再生混凝土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近乎线性增大,且弹性模量呈现更加均匀的增长趋势;相比骨料和界面过渡区,砂浆的应变率敏感性对再生混凝土整体应变率敏感性起主导作用;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增大或新、老砂浆强度降低时,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应变率敏感性增大,但它们对再生混凝土峰值应力应变率敏感性的影响有所不同.
[Abstract]: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recycled concrete based on Nine aggregate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strain rate sensitivity of recycled concret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 effect of strain rate sensitivity of mesophase materials on the strain rate sensitivity of recycled concrete wer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replacement rate and new and old mortar strength on the strain rate sensitivity of recycled concrete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can well simulate the strain rate sensitivity of recycled concrete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peak stress and elastic modulus of recycled concrete increase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ain rate, and the elastic modulus increases more uniformly. Compared with aggregate and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the strain rate sensitivity of mortar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overall strain rate sensitivity of recycled concrete. The elastic modulus and strain rate sensitivity of recycled concrete increases when the replacement rate of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increases or when the strength of old mortar decreases, but their effects on the sensitivity of peak stress-strain rate of recycled concrete are different.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建设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25802)
【分类号】:TU528
【正文快照】: 再生混凝土技术被认为是解决废混凝土问题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大量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许多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要低于相同水灰比的普通混凝土[1-3].Xiao等[4]总结了过去15年国内学者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工作,包括再生混凝土的细微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肖建庄;黄凯文;李龙;;模型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静力与疲劳性能数值仿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2 肖建庄;袁俊强;李龙;;模型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动态力学特性试验[J];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03期
3 胡琼;宋灿;邹超英;;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翟越;马国伟;赵均海;胡昌明;;花岗岩和混凝土在单轴冲击压缩荷载下的动态性能比较[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5 李杰,张其云;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龙;肖建庄;黄凯文;;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应变率敏感性数值模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2 雷斌;李召行;熊进刚;宋固全;;基于细观尺度的再生混凝土性能研究综述[J];硅酸盐通报;2017年06期
3 胡少伟;黄逸群;;混凝土轴拉加卸载随机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试验验证[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7年06期
4 秦力;丁婧楠;朱劲松;;高掺量粉煤灰和矿渣高强混凝土抗渗性和抗冻性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06期
5 孙冰;肖茁良;陈露辉;李一鸣;蒲华乔;;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7年02期
6 方正峰;邹飞;唐旭;;灰岩和白云岩动态压缩力学性能的SHPB实验[J];工程爆破;2017年01期
7 张浩博;任慧超;寇佳亮;;粉煤灰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及耐久性能试验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8 关哠;牛荻涛;王家滨;吴博;;喷射混凝土受压损伤本构模型研究[J];铁道学报;2016年12期
9 王长青;肖建庄;孙振平;;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约束再生混凝土动态力学行为的影响[J];土木工程学报;2016年S2期
10 梁东旭;赵彦;;冲击动载荷作用下软岩力学参数变化及破坏模式研究[J];煤炭技术;2016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建庄;李宏;;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疲劳性能[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2 李文贵;肖建庄;袁俊强;;模型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分布特征[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3 曹明;;ABAQUS损伤塑性模型损伤因子计算方法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2年02期
4 肖建庄;李文贵;刘琼;;模型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性能细观数值模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5 肖建庄;;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1期
6 夏昌敬;谢和平;鞠杨;;孔隙岩石的SHPB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7 谢和平,鞠杨,黎立云;基于能量耗散与释放原理的岩石强度与整体破坏准则[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7期
8 谢和平,彭瑞东,鞠杨,周宏伟;岩石破坏的能量分析初探[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5期
9 肖建庄,李佳彬,兰阳;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最新进展与评述[J];混凝土;2003年10期
10 董毓利,谢和平,,赵鹏;砼受压全过程损伤的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魏桂耀;蔡长安;;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的应变率敏感性及缺口敏感性实验研究[J];贵州科学;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田晶晶;李玉龙;胡广立;刘元镛;;两种超高强钢材料拉伸力学性能研究及断口分析[A];第五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钟卫洲;黄西成;郝志明;胡文军;周宏亮;;中应变率下云杉各向异性力学行为研究[A];第七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龚兴龙;徐钰蕾;孙英强;江万权;;剪切增稠液的应变率敏感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宝珍;胡时胜;周相荣;;不同温度下橡胶的动态力学性能及本构模型研究[A];Hopkinson杆实验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王旭明;李玮;秦飞;;高应变率下焊锡材料的失效应变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飞;黄平;卢天健;;微结构演化对纳米多晶Cu应变率敏感性的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王宝珍;胡时胜;周相荣;;橡胶材料动态力学性能及时温等效关系研究[A];第四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江涛;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秦q;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FCC金属的应变率敏感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54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454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