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性历史街区的商业结构及其形成机制——以北锣鼓巷为例
本文关键词: 居住性历史街区 商业化 形成机制 北锣鼓巷 出处:《城市发展研究》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居住性历史街区因其保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街巷形态而备受关注,商业化是保护过程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之一。以北京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例,通过对主要街巷的商业业态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北锣鼓巷在业态构成上主要以旅游休闲商业为主,而社区服务业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中低档商铺占据多数;在空间分布上,旅游休闲类和社区服务类商业明显分离,总体呈现由外向内的空间渗透和扩散。同时,围绕热点资源,在街区中也形成了特色业态集群,并受异质斑块侵蚀形成商业布局盲区。最后,通过质性访谈,结合街区调查和政策文本分析,发现北锣鼓巷商业结构的形成是区位条件、资源禀赋、近邻市场和政府政策四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Abstract]:Residential historical block has been concerned because of its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life style and street and alley form. Commercializ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contradi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protection. Take Beijing Beigong Guxia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erve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commercial forms of the main streets and alleys, it is found that the northern gongs and gong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tourism and leisure commerce, while the living space of the community service industry is compressed, and the middle and low grade shops occupy the majority; In term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tourism and leisure and community service business are clearly separated, the overall showing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of the space penetration and diffusion. At the same time, around the hot resources, also formed a characteristic business cluster in the block. Finally, through qualitative interviews, combined with district investigation and policy text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formation of commercial structure is the location conditions, resource endowment. Next door market and the government policy four respects factor together action the result.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401155) 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No:TYETP201505)
【分类号】:TU984.114
【正文快照】: 0前言历史街区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保留了成片的建筑群,存续了较为完整的历史文脉和城镇历史风貌,因而比保护单体文物建筑更有意义和价值[1]。相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又因保护面积和规模适中,具有现实上的可操作性。因此,基于文化上的相对完整性和尺度上的可操作性[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勇修;回归自然与其居住性建筑的设计浅探[J];铁道标准设计;1995年03期
2 邱玉东;;灾区重建的建筑应具有什么特点?[J];中国建材;2008年06期
3 王洁;;论新都市主义的社区感——以杭州白马湖农居SOHO“柴家坞”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11期
4 龚鸽;胡晓鸣;张锟;;以“人”为本——杭州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新模式[J];华中建筑;2010年01期
5 袁媛;徐维波;韦峰;;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规划探索——以郑州书院街为例[J];华中建筑;2012年09期
6 兰伟杰;赵中枢;;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方法初探——以安徽绩溪县中正坊-白石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J];中国名城;2013年10期
7 洪再生,袁大昌,陈天,王全德;提高城市中心可居住性的一种尝试——春华里地区详细规划方案介绍[J];天津建设科技;1998年04期
8 王松仪,宣建华;居住性历史街区再利用初探[J];华中建筑;2005年04期
9 秦洛峰;闫立惠;张晓静;;住屋新生——杭州居住性历史建筑再利用初探[J];建筑与文化;2010年11期
10 杨德昭;;新都市主义的街区住宅 重返都市中心[J];缤纷;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汤浩;;居住性传统街区的振兴——《江阴市北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践探索[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金超;孙丽萍;刘宾;;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认知与操作——“小规模、渐进式”模式下的保护规划实施机制探索[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3 唐明健;_5逸夫;;彰化花卉WS@之t熬乘茉靃A];第十届海峡两岸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卢斌;陈宇;李新;;从公众参与角度分析当前居住性历史街区改造困境——以赤峰道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15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C];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慧玲;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城区居住性街巷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龚鸽;基于老龄化背景下杭州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56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456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