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冻土中分凝冰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9 11:16

  本文关键词: 冻土 分凝冰 末透镜体 冻胀量 三场耦合 降温模式 出处:《江苏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对分凝冰现象的研究是理解冻土中各类复杂现象的关键。分凝冰是土冻结过程中水分迁移的结果,是冻胀量的内在体现,分凝冰量的多少决定着土体冻胀量的大小。为研究土体冻结过程中分凝冰的形成规律,本文在实验室内通过高低温交变箱试验模拟了试样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单向一维冻结过程,根据对冻结过程中试样的温度场、位移场以及试验结束后测得的含水率分布规律所进行得分析,得到了分凝冰的形成规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进行了试样在水分场、温度场及应力场三场耦合条件下的一维连续冻结试验,根据试验过程中温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和实验结束后对末透镜体的测量数据,得出了末透镜体形成的时间及厚度,通过对末透镜体的形成过程以及实拍图片进行分析,得到在三场耦合作用下分凝冰的形成规律。(2)为研究在上覆荷载作用下,线性降温模式对分凝冰形成规律的影响,选取了三个冷端初始温度,三个上覆荷载进行正交试验,比较分析了每个试验条件下试样内部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冻结锋面随时间的推进规律、冻胀量的变化规律以及水分的迁移情况,得到了在线性降温条件下分凝冰的形成规律。(3)对比研究了试样在恒温冻结模式下、线性降温模式下以及间歇降温模式下试样内部的温度场、位移场以及水分场的重分布规律,通过分析三种冻结模式下的分凝冰厚度及实拍分凝冰图片,得到了不同冻结模式下分凝冰的形成规律。本文研究表明,在连续冻结模式下,分凝冰的演化过程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由于冻结锋面推进太快,孔隙水原位冻结,不形成分凝冰;第二阶段,冻结锋面向下移动变慢,产生不连续的微量分凝冰;第三阶段,由于冻结锋面向下发展趋于稳定,补给水有充足的时间运动到冻结锋面后方,在负温度作用下形成分凝冰,称之为末透镜体。末透镜体的形成规律是:含水率相同时,上覆荷载越小,温度梯度越大,末透镜体的厚度越厚,形成时间越早。试样在三种模式冻结条件下产生的分凝冰均为分层分凝,且从上往下分凝冰层越来越厚,越靠近冻结锋面附近分凝冰层数越多。在施加上覆荷载的对比试样中,上覆荷载越大,分凝冰量与冻胀量越小,最底一层分凝冰离试样底部距离越大,这是由于上覆荷载的增加使得分凝冰的生长与发育比较困难,需要同时克服内部土压力和上覆荷载,导致分凝冰量减少。对恒温冻结模式、线性降温模式及间歇降温模式,从试样顶端至底端,含水率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最大含水率出现在冻结锋面稳定后末透镜体出现的位置。通过对三种冻结模式完成后试样的内部温度变化曲线、冻结锋面推移曲线、冻胀量变化曲线、含水率变化曲线以及末透镜体厚度的分析,可得间歇降温冻结试样的末透镜体厚度与冻胀量最小,冻深最浅,含水率分布范围也最小,故间歇降温方式是最有效的控制分凝冰厚度及冻胀量的冻结模式。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4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Satoshi Akagawa;Michiaki Hori;;Frost heaving in ballast railway tracks[J];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2015年05期

2 明锋;李东庆;黄星;张宇;;冻结过程中冰透镜体生长规律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5年S2期

3 张莲海;马巍;杨成松;;冻融循环过程中土体的孔隙水压力测试研究[J];岩土力学;2015年07期

4 曾桂军;张明义;李振萍;裴万胜;;饱和正冻土水分迁移及冻胀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15年04期

5 曹成;陆建飞;李清涛;;室内土体单向冻结水分迁移的试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09期

6 曾桂军;张明义;李振萍;袁华有;;正冻土中冰透镜体形成力学判据的分析讨论[J];冰川冻土;2015年01期

7 张莲海;马巍;杨成松;董晟;;土在冻结及融化过程中的热力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冰川冻土;2013年06期

8 陈世杰;赵淑萍;马巍;杜玉霞;邢莉莉;;利用CT扫描技术进行冻土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冰川冻土;2013年01期

9 马巍;王大雁;;中国冻土力学研究50a回顾与展望[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10 ;Infrared radiation method for measuring ice segregation temperature of artificially frozen soi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胡坤;冻土水热耦合分离冰冻胀模型的发展[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赵刚;寒区高等级公路路堑边坡春季浅层滑塌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周扬;冻土冻胀理论模型及冻胀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4 曹宏章;饱和颗粒土冻结过程中的多场耦合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5 原国红;季节冻土水分迁移的机理及数值模拟[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兆宇;季节冻土区粉质粘土冻胀性试验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73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473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7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