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评价因子分析
本文关键词: 严寒城市 公共空间活力 评价 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使严寒城市公共空间具有高活力度,根据对严寒城市典型公共空间进行的现场勘察与访问,确定28项活力影响因子.通过问卷调研获得了影响因子对人们活动影响程度的相关数据,利用因子分析对该数据进行计算,保留其中26项影响因子,并将其归类为5项活力因子,分别为自然活力因子、区位活力因子、空间活力因子、设施活力因子和文化活力因子.基于该分类,针对26项影响因子,制定了优、良、中、合格和不合格五级评价标准.分析结果表明,提升26项影响因子的活力度评价等级,有助于提高严寒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程度.
[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the public space of cold city have a high degree of vitality, according to the site survey and visit of typical public space in cold city,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e obtained the relevant data on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people's activities. The data were calculated by factor analysis, and 26 of them were retained. It is classified into five dynamic factors, namely, natural vitality factor, location dynamic factor, spatial dynamic factor, facility dynamic factor and cultural vitality factor. Based on this classification, 26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established, including excellent, good and medium.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grade of 26 influencing factors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vitality of public space in cold cities.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8114)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E2016053)
【分类号】:TU984.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强;从城市演化过程看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意义[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郭江泳;以人为本 塑造高质量的现代化城市公共空间[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石永良,张智民;城市公共空间的维系[J];时代建筑;2001年03期
4 赵蔚;城市公共空间的分层规划控制[J];现代城市研究;2001年05期
5 程世丹;构造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J];华中建筑;2003年01期
6 周进,黄建中;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建筑师;2003年03期
7 严龙华;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福州榕城广场[J];建筑学报;2004年03期
8 何志明,周铁军;从能量集合的角度初探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陈军;北京城市公共空间:解析与重构[J];北京规划建设;2004年04期
10 马航;十九世纪的美国城市公共空间[J];规划师;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富花;陈天;;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模式研究[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肖艳阳;;交通机动化影响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杨震;徐苗;;创造和谐的城市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实践价值观[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徐宁;徐小东;;香港城市公共空间解读[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真真;崔超;;城市公共空间的休息设施研究——以座椅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徐宁;;基于效率与公平视角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综述[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7 马蔷;李瑾茜;;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管理初探[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8 周有军;黄耀志;刘强;花茜;;论后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的转向[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保奇;;建构地区联系性的城市公共空间——以三里屯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汪洋;;城市化进程中苏中地区小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以江苏省泰兴市为例[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乐渝;城市公共空间与和谐社会[N];经济观察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张军妮;现代城市走向何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郑宏;北京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建构与艺术化设计研究[N];中华建筑报;2012年
4 记者 韩焱;我市不断拓展城市公共空间[N];咸阳日报;2013年
5 记者 耿薇;城市公共空间将被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N];陕西日报;2013年
6 记者 梁新星;陕西立法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管理[N];中国建设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谈燕;城市公共空间 需以人为尺度[N];解放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赵芳;《陕西省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条例》出台[N];中国建设报;2013年
9 李春朋;规范城市公共空间管理 建设美丽航天新城[N];西安日报;2014年
10 章正;城市公共空间可以释放“潮汐”功能[N];郑州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中德;西南山地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适应性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李昊;物象与意义—社会转型期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建构(1978-2008)[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耿美云;城市公共空间特色景观衍续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4 周祥;广州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及其演进研究(1759-1949)[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D];四川大学;2005年
6 李辉;城市公共空间的绿色建筑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文;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8 何建龙;城市向导[D];同济大学;2008年
9 吕小辉;“生活景观”视域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郢娴;从空间到场所[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杨;城市公共空间互动环境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霍s,
本文编号:1495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495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