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办公楼两种空调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
本文关键词: 办公建筑 风机盘管 分体式空调 经济分析 工作环境 出处:《东华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空调是提高房间环境的一个很重要环节。目前生活中使用率最高的空调系统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和分体式空调系统。对于办公建筑来说,旧建筑一般使用的是分体式空调,而在新建的建筑中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本文所选建筑空调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在规定的时间内,主机是不开的,即使有相当多的人需要制冷/制热环境时,也不能满足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启主机,如果有相当多的人不在,不需要制冷/制热环境,即使关闭了风机盘管,但是主机还是运行的。本文计算出了主机的能耗占整个空调系统能耗的70%左右,这就造成了很大的能源浪费。本文主要目的是平衡能源投入和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风机盘管系统和分体式系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本文以某高校的一栋办公实验建筑为例,从初投资、运行能耗模拟和计算、运行管理费用、折旧费用、投资利息等方面对于两种空调系统进行了经济上的量化分析。论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分体式空调器的输入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室外温度、室内温度、空调的设定温度等,从这几方面着手推导出空调器输入功率的理论解;(2)计算出所选建筑分别使用风机盘管系统和分体式系统的初投资差,得出风机盘管系统的初投资比分体式空调系统的初投资高得多的结论;(3)对于所选建筑使用分体式空调系统比使用风机盘管系统的运行能耗高一点点;(4)由于风机盘管系统和分体式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周期不同,虽然风机盘管系统比分体式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总和高,但是由于寿命不同,最终每年的费用两者相差不大;(5)分体式空调对于解决像高校这种老师和学生使用时间不太一致,而且使用时间不是很固定的建筑来说是很有效的,对于本课题所选的建筑这一类型,分体式空调可以很好的协调能耗和学习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但是不同的建筑选择哪种空调系统形式,要根据地域、建筑面积、人员使用规律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办公建筑选择空调系统形式的运行能耗、初投资、舒适性等均有重要的意义。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s demand for living environment is higher and higher. Air conditioning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improving the room environment. At present,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the highest utilization rate in daily life is the fan coil unit plus fresh air system and the spli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office buildings, the old buildings generally use separate air conditioners. In the newly built build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fan coil unit plus fresh air system is increasing. The main problem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n the building selected in this paper is that the main engine is not open within the specified time. Even when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people are in need of a refrigeration / heating environment, they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if the mainframe is opened within a specified time, if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people are not present, no refrigeration / heating environment is required, even if the fan coil unit is closed, However, the main engine is still running. This paper calculates tha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main engine accounts for about 70% of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input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Both the fan coil system and the split system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is paper takes an office experimental building in 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From the initial investment, operating energy consumption simulation and calculation, operating management costs, depreciation costs,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put power of the split air conditioner are outdoor temperature, indoor temperature, air conditioning setting temperature, etc. From these aspects, the theoretical solution of the input power of the air conditioner is deduced. (2) the initial investment difference of the selected building using the fan coil system and the split system is calculated respective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itial investment of the fan coil system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pli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3) for the selected build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separat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s a little bit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an coil system.) because of the fan disk,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fan coil system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an coil system. The life cycle of the tube system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spli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lthough the initial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 cost of the fan-coil system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plit system, but due to the difference in service life, The final cost per year is not much different (5) the split air conditioning is effective in solving buildings where teachers and students, such 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 not use the same amount of time and do not have a very fixed time to use. For the type of building selected in this paper, split air conditioning can well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earning working environment, but different buildings choose which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m, according to the region, building area,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office buildings to choose the oper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initial investment and comfort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胜全,彭建国;复合式空调系统的设计特点及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专刊);2002年05期
2 杨方民,李学文;医院空调系统环境的管理[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4年01期
3 王兴富,蒋金生;VRV空调系统技术性能特点及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建筑施工;2004年03期
4 ;空调系统中的变容量技术[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专刊;2004年05期
5 杜立春,陈开作;VRV空调系统的设计及应注意的问题[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5年03期
6 刘晓斌;;浅谈VRV空调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人;2006年06期
7 苏德权;;VRV空调系统的设计与思考[J];应用能源技术;2006年06期
8 李韶华;;经济型多元VRV空调系统的设计与安装[J];四川建材;2006年06期
9 祝立萍;;VRV空调系统与一次回风空调系统方案比较[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张凯;宋巨保;;VRV空调系统设备分类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际征;张晓燕;;VRV空调系统在工程中应注意的问题[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2 张子馨;;空调系统的优化选择[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0年
3 张子馨;;空调系统的优化选择[A];江苏省制冷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邵双全;石文星;李先庭;彦启森;;多元变频VRV空调系统原理[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戎卫国;李永安;张建明;;空调系统热力学分析与节能[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卢超;徐兆华;;谈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永安;崔新阳;刘学来;尹纲领;黎福民;徐萌;;毛细管平面辐射空调系统供冷特性的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慧和;;水冷多联空调系统的设计及应用[A];2009年湖南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曹皇亲;;帅铃Ⅱ空调系统的匹配设计[A];2008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锐;张旭;;无锡某建筑不同空调系统方案的比较[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车望;环保空调系统3年后上市[N];中国汽车报;2003年
2 刘传书;温湿度独立调节空调系统应用推广联盟成立[N];科技日报;2007年
3 本报驻上海记者 邬国明 王建刚 通讯员 吴天寅;空调系统的节能运用[N];中华建筑报;2012年
4 特约记者 赵春林;节能环保供暖空调系统进驻喀什[N];喀什日报(汉);2008年
5 本报驻上海记者 邬国明 王一淼 通讯员 吴天寅;空调系统的节能运用[N];中华建筑报;2011年
6 宋绍彩;优化空调系统 力促建筑节能[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黄穗诚邋通讯员 张浩东;VAV空调通风系统安装成功[N];广东建设报;2008年
8 李寿武;杨亚军;心中的春天[N];中国航空报;2002年
9 尤顺义;建筑节能大势所趋 空调系统优化成关键[N];中国电子报;2008年
10 海燕;日本新型办公楼空调系统开发成功[N];建筑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磊;辐射末端复合空调系统监督控制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白建波;测试室空调系统自适应控制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3 范波;基于能流分析的空调系统运行和控制水平评估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4 孙洲阳;基于智能方法的蒸发型空调系统性能实验与优选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项敬岩;基于及热经济学的供热空调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张小芬;卷烟厂空调系统负荷特性及新型中央空调系统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7 周宴平;变频多联空调系统的能耗分析和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刘学来;毛细管格栅空调系统的动态仿真与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胡晓微;新型干式工业空调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丁静;开式吸附式除湿轮空调系统的模拟与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小坡;大客车空调系统流体噪声模拟及优化[D];集美大学;2015年
2 夏小倩;湿热地区热湿独立控制复合空调系统应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3 赵倩;医院空调系统的能耗分析及冷热源设计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4 田丹丹;毛细管平面辐射空调系统拓展分析与应用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5 王真寅;波音737飞机空调系统与故障排除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6 孙晓春;CRH3型高速列车空调系统的温湿度控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7 胡安都(MEN Chenqiong);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在大学宿舍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任梅;辐射空调系统的热湿环境与运行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9 尤天宇;VRF及VAV复合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及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10 徐培t,
本文编号:1511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511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