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梁撞击缓冲效应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撞击试验 缓冲效应 撞击力 出处:《振动与冲击》2017年1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落锤撞击试验装置,进行了8根钢筋混凝土梁的撞击试验。对比分析了设置缓冲装置前后试件撞击动力响应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设置有缓冲装置的试件动力响应有大幅度降低,受弯作用的梁撞击峰值力可降低70.98%,撞击点背面纵筋峰值应变可降低71.11%;受剪作用的梁撞击峰值力可降低76.24%,撞击点背面纵筋峰值应变可降低83.09%,箍筋峰值应变可降低84.65%,这对研究高效的抗撞综合体系具有试验参考价值。运用能量守恒原理和动量定理,建立了设置缓冲装置后作用于简支梁的撞击力计算公式。撞击力计算值与试验撞击力峰值吻合较好,这为撞击缓冲效应的理论计算提供了具有试验依据的简捷方法。
[Abstract]:Using a drop hammer impact test device, The impact test of 8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was carried out.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pecimens before and after the buffer device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pecimens with the buffer devic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impact peak force of beam subjected to bending can be reduced by 70.98, the peak strain of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on the back of impact point can be reduced by 71.11, the peak force of beam subjected to shear can be reduced by 76.244m, the peak strain of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by the back of impact point can be reduced by 83.09 and the peak strain of stirrups can be reduced by 84.65. This is valuable for the study of an efficient crash-resistant comprehensive system.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principle and momentum theorem are used. A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impact force of a simply supported beam with a buffer device is established. The calculated value of the impact force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peak value of the experimental impact force, which provides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of the impact buffer effect.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243)
【分类号】:TU37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斌;曾翔;;冲击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深梁动力性能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5年04期
2 崔X鹏;夏禾;夏超逸;张楠;杜宪亭;;横向撞击力对铁路桥梁及行车影响的模型实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4年09期
3 许斌;曾翔;;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4 朱亚迪;卢文良;;小车墩柱撞击力模型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3年21期
5 刘思明;崔X鹏;夏禾;张楠;;基于LS-DYNA的车辆对桥墩撞击力仿真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3年08期
6 曾翔;许斌;;无腹筋钢筋混凝土梁抗冲击行为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9期
7 何爱军;张少波;宋晓软;吕金峰;李欣宇;倪孟珠;;钢筋混凝土梁破坏实验的仿真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8 孟一;易伟建;;混凝土圆柱体试件在低速冲击下动力效应的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年03期
9 卢红琴;许琦;张南;;撞击荷载下带吸能装置的钢筋混凝土桥墩动力响应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10 许琦;张南;;撞击荷载下耗能装置缓冲吸能特性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一;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慧;张南;陈旭;魏星;张玲;张文欢;;钢筋混凝土梁撞击缓冲效应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7年13期
2 魏金源;厉帅;张勇;秦菱;;基于ABAQUS的钢纤维/钢筋混凝土落锤冲击试验数值模拟[J];四川水泥;2017年05期
3 刘宗辉;谢拂晓;;全轻页岩陶粒-纤维-钢筋混凝土梁的快速加载试验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4 闫秋实;邵慧芳;李亮;;冲击荷载作用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力学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17年04期
5 韩超;钱浩;谢永诚;王德斌;刘斌;张东升;;控制棒驱动机构中隔磁片的冲击模拟与试验研究[J];力学季刊;2017年01期
6 李亚;罗旗帜;;水平冲击荷载下的桥墩动态响应模型试验[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7 唐德高;廖真;薛宇龙;郑如良;;爆炸荷载下高强钢筋加强混凝土梁抗弯性能[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8 霍静思;胡开赢;;RC梁冲击破坏机理试验研究与残余变形预测方法探讨[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9 张谦;陈文化;;地铁列车出、进站加、减速的轴向激励引起出平面振动[J];振动与冲击;2016年24期
10 石宏顺;钱松荣;徐婷;原群盛;张国浩;;近场动力学理论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的研究[J];贵州科学;201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晨;NPR锚杆冲击拉伸动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2 展婷变;动静载荷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力学行为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陈林;桥墩防车辆撞击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4 曾翔;冲击和快速加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性能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斌;曾翔;;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2 雷正保;李丽红;雷沐羲;陈晨晨;;新型柔性护栏碰撞安全性仿真分析及实车验证[J];振动与冲击;2013年22期
3 朱亚迪;卢文良;;小车墩柱撞击力模型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3年21期
4 夏超逸;张楠;夏禾;;汽车撞击作用下车桥系统的动力响应及高速列车运行安全分析[J];工程力学;2013年08期
5 曾翔;许斌;;无腹筋钢筋混凝土梁抗冲击行为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9期
6 夏超逸;雷俊卿;张楠;;流冰撞击力作用下列车-简支梁桥耦合振动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2年13期
7 何水涛;陆新征;卢啸;曹海韵;;超高车辆撞击钢桥上部结构模型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2年05期
8 熊安平;胡本清;杜宜洋;;用LS-DYNA仿真模拟探索船舶刚度对船桥撞击力的影响[J];高速铁路技术;2012年01期
9 许琦;张南;;车辆碰撞钢筋混凝土桥墩撞击力计算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10 张国兵;杜晓雷;;跨越高速公路桥墩受汽车撞击力作用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庆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倒塌性能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兴远,周珉,陈伟,张琦彬,郭伟;既有钢筋混凝土梁工作特性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年03期
2 刘兴远,周珉,邓安福;既有钢筋混凝土梁工作特性数值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年04期
3 张庆霞;优化钢筋混凝土梁高取值[J];中国勘察设计;2004年05期
4 周泽平;王明洋;冯淑芳;钱七虎;;钢筋混凝土梁在低速冲击下的变形与破坏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7年05期
5 何奕南;;钢筋混凝土梁系列实验的系统化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12期
6 黄颖;张百胜;;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模型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31期
7 黄毅;;钢筋混凝土梁设计问题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年16期
8 向强;刘彤;王汝恒;;爆炸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9 李紫东;;钢筋混凝土梁裂缝的分析和处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年12期
10 张毛心,尚守平,吴方伯;钢筋混凝土梁腹部梭形裂缝机理探讨与设计施工建议[J];建筑结构;200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祖东;师忠杰;;钢筋混凝土梁的研究[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炎圣;陆新征;江见鲸;;钢筋混凝土梁落锤实验有限元模拟与分析[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邱兆国;梁力;张凤鹏;;含多类损伤钢筋混凝土梁安全性评价方法及载荷影响研究[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4 任晓丹;;基于损伤理论的钢筋混凝土梁剪切破坏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冯淑芳;陈灿寿;王明洋;;低速冲击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多阶段离散模型研究[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谢靖中;李国强;江欢成;王国俭;;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均质材料本构等效[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7 刘军;王克信;郁时炼;彭维斌;;钢板—混凝土梁与钢筋混凝土梁对比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8 阎西康;陈晓;陈培;;海水腐蚀下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2年
9 马淑娜;刘新宇;马林建;张晓;;常规武器在土中二次爆炸后对钢筋混凝土梁的动力响应分析[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刘卫东;郑七振;;钢筋混凝土梁抗弯加固对比试验研究[A];首届全国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朱宏;浅析钢筋混凝土梁裂缝成因及处理方法[N];晋中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可;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赵亚平;钢筋混凝土梁损伤诊断的振动模态分析方法[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刘永光;混凝土等效断裂韧度的计算模式与钢筋混凝土梁裂缝的诊断方法[D];天津大学;2007年
4 刘平;配置HRB500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及理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5 万海涛;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抗震性能试验及其基于变形性能的参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于磊;大尺寸钢筋混凝土梁受剪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徐福泉;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静载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1年
8 孟一;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范国玺;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动态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梁金福;CFRP板条嵌入式加固损伤钢筋混凝土梁抗弯试验与理论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淼;火灾高温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2 张丽媛;火灾与荷载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托柱转换结构的受力与变形规律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3 沈可新;冻融循环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浩;海洋环境损伤钢筋混凝土梁在热—力耦合作用下的受火性能试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鹏;冻融循环下CFRP加固受损钢筋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6 刘振;火灾作用后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抗剪承载力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7 王光琦;铁尾矿砂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8 梁振刚;集中荷载作用下配斜筋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分析及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9 邹轩红;钢筋混凝土梁梁底裂缝发展对梁底应变场分布的影响[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10 邓勇军;基于长期监测的钢筋混凝土梁结构疲劳应力特征指标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39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539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