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街区尺度的城市微气候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城市微气候 切入点:街区尺度 出处:《城市发展研究》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城市气候问题的突显,作为城市微气候环境有机组成的街区尺度微气候研究尤为关键。对我国在街区尺度城市微气候研究的学科分类、研究历程、研究技术与方法、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街区尺度的空间界面属性与空间形态组织等方面对促使微气候发生显著改变的人为可控性因素进行分析述评,总结其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在街区尺度的城市微气候研究提出展望。
[Abstract]:With the prominence of urban climate problems, the study of block scale microclimate, which is an organic component of urban microclimate environment, is particularly critical. The subject classification, research process,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urban microclimate research on block scale in China are discussed. Through comb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author analyzes and reviews the artificial controllable factors that promote the significant change of microclimate from the aspects of spatial interface attributes and spatial morphology of block scale, and summarizes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Finally, the prospect of urban microclimate research on block scale in China is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建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市形态与城市微气候耦合机理与控制(51538004)
【分类号】:TU984;TU1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邹源;胡春胜;;城市微气候影响因素及区域信息图之浅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2 牛丽彦;周世辉;;闽北多雨山区的室内微气候环境营造[J];长春大学学报;2014年08期
3 刘世文;杨柳;张璞;张源;苏士凯;;西宁住宅小区冬季微气候测试研究[J];建筑科学;2013年08期
4 连国庆;未来的服装[J];科学之友;2004年09期
5 陈帅;蔡颖玲;韩坚洁;张志英;;室内微气候控制实验平台设计与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年09期
6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姚雪松;冷红;;哈尔滨市高层住区户外微气候环境优化对策[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吴延鹏;狄洪发;江亿;;绿色植物对室外微气候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0年
3 董禹;董慰;王非;;基于被动设计理念的城市微气候设计策略[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伊娜;冷红;;基于关联分析的高层住区布局模式微气候评定——以哈尔滨高层住区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2014年
5 杜敬三;朱颖心;;水景设施对室内微气候的影响[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崔浩;袁敬诚;王亮;;基于微气候优化的寒地住区布局模式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郑晓春;微气候环境影响粮食产量[N];科技日报;2011年
2 郑晓春;科学家发现微气候环境影响作物产量[N];粮油市场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文翠;街区尺度上的城市微气候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刘祥;胶东海草房聚落微气候环境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麻连东;基于微气候调节的哈尔滨多层住区建筑布局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赵芳娟;兰州市微气候环境影响下的生态住区设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翠翠;微气候对公园空间景观设计影响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6 齐梦楠;北京商业步行街微气候适应性空间优化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7 葛婷;郑州地区住宅建筑微气候环境设计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8 戴金;绿化对哈尔滨高层住区中心绿地微气候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9 张晓猛;城市开敞空间景观微气候设计[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10 杨云云;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学微气候因素的调节设计[D];南京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72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572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