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区传统与现代城市形态的街谷风环境对比分析
本文选题:街谷风环境 切入点:风环境实测 出处:《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风环境是室外微气候重要组成部分,是判断室外公共空间的重要指标。而街道(谷)作为现代人们生活重要的场所之一,其风环境将直接影响人们的舒适度感受。又特别是在静风率偏高的成都地区,研究街谷风环境的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对提高人的舒适度感受和街道内空气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论文首先查阅、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书籍,梳理传统与现代城市形态的概念,重点研读风环境相关理论,找出适合街谷的湍流计算模型。其次,选取实际工况测其风环境情况,并通过Fluent软件,利用选取的湍流计算模型按照实际工况建模,对比实测与模拟得出的数据,来验证所选湍流模型能否用于论文第4章的仿真模拟。第三,分别选取成都地区传统和现代城市形态的街谷,测得其夏季和冬季的风环境情况,并对比分析由不同街谷朝向、高宽比、天空可视因子(也有称天空开阔度或天空视域因子)、下垫面粗糙程度引起风速大小的变化。第四,利用已验证的湍流计算模型从2个方面对街谷风环境仿真模拟,一是根据实测得到的已知数据模拟不同街谷夏季和冬季风环境并和实际测得风速做对比分析。二是从不同风环境影响因子值(街道高宽比、街道与主导风向的关系、天空可视因子、下垫面粗糙程度)的大小建模模拟,找出每个影响因子值的变化带来街谷风环境的变化。最后,针对以上工作得出基于风环境特性的街谷形态设计策略和建议。
[Abstract]:Wind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tdoor microclimate and an important index to judge outdoor public space. And street (valle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laces in modern people's life. The wind environment will directly affect people's comfortable feeling, and especially in Chengdu, where the static wind rate is hig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eet valley wind environmen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studie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people's sense of comfort and air quality in the street. Firstly, the paper reviews and collects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books at home and abroad, combs the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urban forms, and studies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wind environment. Find out the turbulence calculation model suitable for the street valley. Secondly, select the actual working condition to measure the wind environment, and through the Fluent software, use the selected turbulence calculation model to model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working condition, compare the measured data with the simulation data. In order to verify whether the selected turbulence model can be used in the simulation of Chapter 4 of the thesis. Thirdly, select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urban forms of street valley in Chengdu area, and measure the wind environment in summer and winter, and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t street valley orientations. The aspect ratio, sky visibility factor (also known as sky openness or sky horizon factor), and the roughness of the underlying surface cause the change of wind speed. 4th, using the verified turbulence calculation model, the paper simulates the wind environment across the street from two aspects. The first is to simulate the summer and winter monsoon environments of different street valleys based on the known measured data and to mak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e wind speed measured. The other i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different wind environments (the ratio of street height to wid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et and dominant wind direction). The size of the sky visibility factor and the roughness of the underlying surface) are modeled and simulated to find out that the change of each influence factor results in the change of the street valley wind environment. Finally, based on the above work, the design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street valley shape based on the wind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are obtained.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1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仇保兴;;复杂科学与城市的生态化、人性化改造[J];科学中国人;2010年11期
2 吴存凤;刘伟;;论和谐文化与创新型城市的构建[J];创新科技;2007年07期
3 王静芬;刘润民;;呼和浩特市地理环境与城市形态发展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8年03期
4 刘筱;;城市形态与城市精神[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10年01期
5 刘晓芳;;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福州城市形态发展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6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部分专家;我国城市轿车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1995年12期
7 周素红;闫小培;;城市居住-就业空间特征及组织模式——以广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5年06期
8 杨立国;周国华;;怀化城市形态的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3期
9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13篇)[J];地理研究;1991年01期
10 ;关于轿车与城市要协调发展的建议[J];学会;199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萧明;;宿迁市城市总体空间形态控制方法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龙瀛;崔承印;茅明睿;张永平;张宇;吴运超;;大数据时代的精细化城市模拟:方法、数据、案例和框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规划信息化与新技术)[C];2013年
3 张鹏程;;大规划—大数据——智慧城市规划对策浅析[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2014年
4 崔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思考[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江北;;城市形态的价值体系[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龙瀛;毛其智;;地块方向:概念、计算方法及表征城市形态[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孙津;;农村现代化与新型城市形态[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8 曹曙;江军廷;;地块尺度及用地边界对城市形态的影响[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何子张;邱国潮;杨哲;;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厦门城市形态发展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10 李文嘉;;城市文化视域下的城市色彩控制构建——城市生命体的活性色彩探究[A];2013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洪宇;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密码”[N];辽宁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易昌良;把长沙建设成现代宜居城市[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3 记者 江迪;致公党北京市委力推发展新型城市形态[N];人民政协报;2009年
4 罗加福;铸造城市之形 凸显城市之魂[N];南充日报;2011年
5 华音;如何让城市越来越“聪明”[N];经济日报;2013年
6 郭高鹏、徐挺立;城市呼唤记忆[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李坤民 牛慧恩;2025年小汽车还将主导美国城市交通吗?[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8 威格斯 李忠 田原;城市人文主义的兴起、发展、衰落和复兴[N];财经时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文静 实习记者 张友;清晰规划城市功能 加强城市沟通合作[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10 陈士杰;城市建设与城市精神[N];文汇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毅;城市形态的几何表征及量化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2 陈岚;基于生态准则的成都城市形态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许剑峰;基于政策法规体系下的城市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李旭;西南地区城市历史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王茂生;清代沈阳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熊国平;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形态演变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7 黄玉琴;基于SAR图像的城市形态时空变化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8 苏毅;结合数字化技术的自然形态城市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姚圣;中国广州和英国伯明翰历史街区形态的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旭;重庆地方城市形态的比较研究(1646-1840)[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杨秋子;意象的抒发[D];重庆大学;2015年
3 高贤广;基于空间句法的合肥市城市形态可持续发展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4 张浩;厦门市鹭江片区城市形态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5 杨浩;街区界面轮廊形态与城市规划指标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6 方丽艳;城市建成环境可步行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7 臧福洋;城市形态地域特征识别与设计控制[D];重庆大学;2015年
8 綦晓萌;重庆渝中半岛城市形态及其演变[D];重庆大学;2015年
9 杨金凤;抗战时期重庆交通发展与城市形态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10 兰文龙;“型”、“类”、“期”视角下的城市形态分析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80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580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