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试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策略2978

发布时间:2016-10-30 08:25

  本文关键词:试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试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策略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应当符合市场的需求。有需求才有市场,建筑单位需要把握动态多变的市场特点,充分分析市场需求,确定管理技能创新的总体方向,做到有的放矢,使企业的管理运营活动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其次,建筑工程管理技能创新需要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管理技能创新就是采用新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份额,以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文中阐述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原则, 并对试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现代工程建设过程中,实施创新性管理是促进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建筑工程建设创新管理的必然性、建筑工程组织管理形式、高效的管理模式以及风险的预防控制与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下细致的分析,通过文章浅要的论述可以发现,在建设过程中,只有从组织形式、管理模式以及风险预防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创新,才能提高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原则

1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补缺经济时期,不愁劳动对象。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这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工具,在如今,技术含量高、设备新、产量大的设备、器具的使用,工程成本在劳动工具中的凝结就越多,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使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的协调组合,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2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

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项目规定的范围,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深度上,更好地建设好项目,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3、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否则,市场已经变化了,你不具备应变能力,这样的企业就会迅速被退出市场。所以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应这一重要问题。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发现、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以不断充实、更新企业各级管理层;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开拓市场,使项目部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熟悉了解市场,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策略

1、项目管理观念要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 提高经费的投入, 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 切实加强创新意识, 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 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 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 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这一方案就是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 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3]。

2、项目组织机构创新

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 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 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 项

五星文库wxphp.com包含总结汇报、人文社科、旅游景点、IT计算机、计划方案、经管营销、党团工作、出国留学以及试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策略2978等内容。


  本文关键词:试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8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58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9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