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预应力钢结构自振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3 12:38

  本文选题:预应力钢结构 切入点:自振特性 出处:《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7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求解考虑几何非线性的结构特征方程的方法对预应力态和承载态的单自由度预应力钢结构进行自振特性分析,通过与非线性瞬态分析结果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明确了结构自振频率与结构切线刚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索桁架和张弦梁结构的自振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拉力和外荷载引起的预应力钢结构切线刚度的改变将影响结构的自振特性,预应力通常增大结构刚度和自振频率,而外荷载可能增大或减小结构刚度和自振频率.因此,进行预应力钢结构自振特性分析应同时考虑预应力和外荷载的影响,然而对张弦梁这类结构由于预拉力和外荷载对结构切线刚度的影响相互抵消,可直接采用线性自振频率进行结构抗震设计.
[Abstract]:The self-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estressed and load-bearing prestressed steel structures with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are analyzed by solving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equations with geometric nonlinearit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results of nonlinear transient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ural vibration frequency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tangent stiffness of the structure is clarified.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natural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ble truss and the beam string structure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e of tangent stiffness of prestressed steel structure caused by pretensile force and external load will affect the natural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prestress usually increases the stiffness and natural vibration frequency of the structure. The external load may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stiffness and natural vibration frequency of the structure. Therefore, the influence of prestress and external load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analysis of the natural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estressed steel structures. 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pretension and external load on the tangent stiffness of beam string, the linear natural frequency can be directly used for seismic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滨海土木工程结构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
【分类号】:TU3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赐麟;预应力钢结构技术讲座(6-1)——预应力特种钢结构[J];钢结构;2001年01期

2 陆赐麟;预应力钢结构技术讲座(6-2) 预应力特种钢结构[J];钢结构;2001年02期

3 陆赐麟;预应力钢结构技术讲座(6—3)——预应力特种钢结构[J];钢结构;2001年03期

4 陈强,张志强,张建新,张红根;预应力钢结构在结构加层改造中的应用[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钟善桐;预应力钢结构的内蕴能量和可靠度[J];钢结构;2005年03期

6 张爱林;;预应力钢结构技术发展及应用[J];钢结构;2005年06期

7 陆赐麟;张爱林;张国军;;预应力钢结构学科的发展与深化[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6年02期

8 冯昆荣;肖伦斌;;钢结构的发展——预应力钢结构[J];四川建材;2006年03期

9 陆赐麟;刘学春;;预应力钢结构技术的创新和拓展[J];钢结构;2008年08期

10 秦荷成;;浅谈对预应力钢结构发展的认识[J];大众科技;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赐麟;张爱林;张国军;;预应力钢结构学科的发展与深化[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陆赐麟;刘学春;;预应力钢结构技术的创新与拓展[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唐柏鉴;董军;;预应力钢结构教材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陆赐麟;;《预应力钢结构十问》之续篇[A];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朱龙;;预应力钢结构[A];全国金属制品信息网第23届年会暨2013金属制品行业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杨会杰;陈志华;;预应力钢结构拉索抗力的统计分析[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其林;苏庆田;罗晓群;张晓光;;预应力钢结构的稳定性能分析[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8 陆赐麟;;预应力钢结构发展五十年[A];第二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钟善桐;叶林;查晓雄;关双宏;;预应力钢结构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A];第二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冯健;郭正兴;吕忠涛;杨宗放;;预应力钢结构的研究与工程实践[A];第二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华;预应力钢结构技术应用前景广阔[N];建筑时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程志 一垒;陆赐麟:我国预应力钢结构研究的开拓者[N];中华建筑报;2009年

3 陆赐麟;预应力钢结构十问[N];中国建设报;2011年

4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陆赐麟;预应力钢结构十问[N];中国建设报;2011年

5 陆赐麟 刘学春;三度春秋七易其稿[N];建筑时报;2007年

6 王刚;执著追求 终成大业[N];中华建筑报;2008年

7 李伶俐;北京建工研究院预应力钢结构技术摘硕果[N];中国建设报;2011年

8 沐林;减少钢材浪费 预应力钢结构大有可为[N];中华建筑报;2011年

9 陆赐麟;预应力钢结构十问(续)[N];中国建设报;2012年

10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陆赐麟;预应力钢结构十问(续)[N];中国建设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国军;多次预应力钢结构理论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东;关于预应力钢结构锚固体系和成型技术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2 耿直;预应力钢结构的静、动力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景辉;基于可靠性的多次预应力钢结构的优化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4 杨海军;基于节点渐进法的预应力钢结构形状优化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5 杨会杰;预应力钢结构拉索的可靠度分析与设计指标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任维杰;多次预应力钢结构优化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7 贾莉;新型预应力钢结构楼梯结构性能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张,

本文编号:1606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606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b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