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钢框架节点带Z字形悬臂梁段和削弱梁段连接的抗震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装配式钢框架 切入点:削弱梁段 出处:《建筑结构学报》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研究装配式钢框架节点带Z字形悬臂梁段和削弱梁段拼接的抗震性能,采用拼接区和削弱梁段共同耗能设计了4个试件。对4个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以及单调及往复加载的有限元分析。通过对试件的破坏模式和拼接区的滑移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以梁端弯矩-转角表征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能力、转动能力等。结果表明:试件主要利用削弱梁段的塑性变形和拼接区的滑移实现耗能;其失效模式为螺孔或者焊缝处撕裂、削弱梁段处局部屈曲和削弱梁段处弯扭失稳;为保证节点充分发挥耗能能力,应增大削弱梁段处的侧向约束,防止发生弯扭失稳;为满足现场安装方便的要求和应对工厂加工精度不足的现状,可以在悬臂梁段翼缘开大孔;为降低工厂加工难度,可以将方钢柱内隔板替换为三角形垂直加劲肋。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steel frame joints with Z-shaped cantilever beams and to weaken the splicing of beam segments, the aseismic behavior of prefabricated steel frame joints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four specimens are designed by using splicing zone and weakening beam segment together. Four specimens are subjected to low-cycle reciprocating loading test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monotonic and reciprocating loading. The failure mode and slip of the splicing zone are analyzed by means of the failure mode of the specimen. The migration situation was analyzed, The hysteretic curve, skeleton curv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and rotation ability represented by bending moment and turning angle at the end of beam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s mainly realized by weakening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of beam segment and sliding in the joint area. The failure mode is that the hole or weld seam is torn, the local buckling of the beam segment is weakened and the bending and tors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beam section is weakene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full exertion of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the joint, the lateral constraint at the weakening beam segment should be increased to prevent the bending and torsional instability from occurring.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on the spot and to deal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sufficient machining precision in the factory, large holes can be opened in the flange of cantilever beam section, an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rocessing difficulty in the factory, the square steel column inner partition plate can be replaced with triangular vertical stiffening rib.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高层和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8010)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31002)
【分类号】:TU352.11;TU3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竹屋抗震性能令人吃惊[J];世界竹藤通讯;2004年04期
2 海涛;;增强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思考[J];建筑;2006年19期
3 李晓明;杨伟;谢光辉;;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0期
4 ;住房抗震性能成为百姓购房关注点[J];西部资源;2008年03期
5 张蕾;程卫红;张志军;;民用住宅的抗震性能探究[J];今日科苑;2010年12期
6 沈林;沈小璞;张伟林;刘运林;;城市建(构)筑物的抗震性能调查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地震科普家族新成员——建筑物抗震性能演示模型[J];城市与减灾;2011年01期
8 崔奇;;影响住宅抗震性能的因素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1年03期
9 林奕禧;邝春光;;珠海市中小学校舍抗震性能诊治有关问题探讨[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1年Z3期
10 谢辛辛;;浅谈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岩;陈国;杨瑞珍;佘立永;周泉;;现代竹结构住宅抗震性能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2 吴建有;曹万林;魏文湘;郝春森;曲英华;;L型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3 谢强;薛松涛;陈昒;姚谦峰;王清敏;;高层轻板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4 赵均;朱丹;陈向东;;结构参数沿高度方向突变对抗震性能的影响[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5 李斌;陈颖;;闽东地区联建房抗震性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贾国庆;王曙光;刘伟庆;杜东升;;常州凯悦中心12#楼抗震性能研究[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7 王玉岚;蒋沧如;;底部框剪砖房的抗震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8 曹炳政;罗奇峰;;浅谈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9 董军;吉小萍;;两类新型隅撑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梁钰;孙伟;;施工质量对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丁娟 蔡浩林;力助城建抗震性能普查[N];连云港日报;2010年
2 陈熹熹邋汪晓霞;住宅抗震性能成关注热点 抗震能力可否要写进合同[N];经理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孔华 通讯员 冼云儿 谢宏栋;穗番禺区普查建设工程抗震性能[N];广东建设报;2009年
4 记者 庞磊成;我市将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潮州日报;2009年
5 王玉;输入门牌便知房子抗震性能[N];广东科技报;2013年
6 记者 谢峰 通讯员 裴蕾;高楼绑“韧带”提抗震性能[N];首都建设报;2013年
7 ;房屋的抗震性能不可小视[N];湖北日报;2000年
8 郭文渊;全面普查建筑物抗震性能[N];湄洲日报;2008年
9 钱铮;日本 建筑定期做“体检”[N];人民日报;2008年
10 赵秀红;制定校舍抗震性能普查加固方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东序;CFRP加固局部薄弱柱抗震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俊;预制混凝土底层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D];湖南大学;2016年
3 杜文学;外型钢砼框架—内置型钢框架钢筋砼核心筒混合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4 于劲;钢异形柱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5 王飞;混凝土箱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6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吴锋;土坯房屋基本力学和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于敬海;新型轻质加气混凝土承重砌体抗震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夏训成;火电厂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侯炜;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震性能及其设计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洁;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及参数敏感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范值慎;高地震烈度区超高层剪力墙结构住宅的抗震性能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3 廖术龙;配竹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钰;人工模拟酸雨环境下腐蚀RC框架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杨勇;多层木结构古建筑的抗震性能及破坏评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王子胜;冻融环境下RC框架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7 李姣姣;宁夏生态移民住宅抗震性能及能源自维持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8 白军刚;带梁式与斜柱式转换层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对比[D];长安大学;2015年
9 高洪宣;配筋暖砖混凝土组合墙抗震性能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10 王欢欢;钢筋混凝土柱在压弯剪扭复合受力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07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607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