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城址类大遗址现状及保护利用方法研究
本文选题:山西 切入点:城址类大遗址 出处:《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大遗址分类方式很多,若按其功能性划分,城址类大遗址就是其中一类。城址类大遗址是古代城市的历史遗留,是今天城市的发展原形,是城市特色的核心基础。对城市的本质不了解透彻,把握好城市的发展方向也无从谈起。在强调个性化发展的今天,强化城市特色首先就要从研究如何保护利用好城址类大遗址开始。山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历朝历代设立都城、别都的首选之处。同样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也是抵御北方蛮夷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是多民族聚集、通商交流的重要地方。因此,遗留下来的城址类大遗址自然数量众多。当前,这些大遗址要么正面临被城市吞没的威胁,要么正处于无人问津的凄凉境地。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相关部门虽已积极对它们中的一些采取了保护管理措施,但方法显得过于保守,结果仍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构建起一个可操作性强,且科学合理又理念先进的保护利用模式显得尤为必要,也十分紧迫。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首先明确了研究对象是城址类大遗址,并对其相关概念进行了细致的区分比较,以便人们更准确、更透彻的了解文章内容。另外,笔者还对该课题下当前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做了分析总结,发现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目前较少。然后,笔者对山西城址类城址类大遗址的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包括遗址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山西城址类大遗址的价值及其评价方法,以及其数量和分布情况。因其所处区域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不同,需要采取的保护利用对策也不同。笔者对这些遗址的位置进行了统计,发现它们大部分位于城市远郊,个别的位于近郊。背景介绍及统计结果为后文中分析遗址现状及原因做了充分准备。笔者在文章第三部分中以13处城址类大遗址为研究对象,对山西城址类大遗址目前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包括保存现状、保护现状、环境现状、展示利用现状、管理现状及研究现状。然后基于以上现状,对其成因进行归纳分析。该部分的研究结果更加证实了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了解了现状的基础上,笔者对国内外遗址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分别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对各国典型案例的保护利用方法做了研究,分析它们成功经验的同时,总结了值得山西城址类大遗址保护利用参考借鉴的要点。国内大遗址保护工作虽起步晚,但也有一些保护利用的成功案例,笔者以良渚遗址、殷墟遗址和汉长安城为例,也是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别对其保护利用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它们的成功之处做了总结与反思。第四部分,对保护利用模式的构想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该部分先对山西已经采取的保护利用方法进行了总结。然后在现有方法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典型案例成功之处的同时,对山西城址类大遗址保护利用方法进行了分类讨论。重点以以晋阳古城为例,对山西城址类大遗址保护利用晋阳古城模式的构建进行了讨论探究。另外,笔者还开创性地提出了创建山西遗产廊道的构想。最后,笔者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明确了研究结论,并提出了对未来的展望。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使人们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大遗址,尤其是城址类大遗址,从而唤起人们的大遗址保护意识;望研究能够填补这方面的学术空白;研究结论能够对山西城址类大遗址的保护利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给山西遗产保护工作带来一些深层次的启示。希望构建的晋阳古城模式能够对中国大遗址保护利用方法起到有益补充的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878;TU984.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夏;陈曦;郭萍;;“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相关研究述评[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2 吕琳;吕仁义;周庆华;;中国大遗址问题研究评析与展望[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3 丛宇;姚军;成斌;;浅析我国考古遗址公园发展历程[J];安徽建筑;2012年01期
4 裴静蓉;;晋阳古城遗址保护的探索与思考[J];文物世界;2011年05期
5 刘卫红;;大遗址区土地利用管理分析[J];中国土地;2011年09期
6 张晓夫;;我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浅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7 朱晓渭;;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展示问题探讨[J];理论导刊;2011年04期
8 陈稳亮;;环境营造——大遗址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抓手[J];现代城市研究;2010年12期
9 李爱民;;考古遗址公园在我国大遗址保护中的优势[J];社会科学家;2010年09期
10 单霁翔;;大型考古遗址公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铠;;大遗址的活化——大遗址价值实现探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风景环境规划)[C];2014年
2 贺艳;;一种新兴的规划类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单霁翔;;考古遗址公园:让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两全其美[N];经济日报;2012年
2 陈同滨;;城镇化高速发展进程下的中国大遗址背景环境保护主要规划对策[N];中国文物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席岳婷;中国考古遗址公园文化旅游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2 卜琳;中国文化遗产展示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 彭历;北京城市遗址公园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田林;大遗址遗迹保护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韵;我国大遗址管理机构现状及功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李海燕;大遗址价值评价体系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3 董欣;陕西大遗址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11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611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