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内藏钢管超高强混凝土芯柱组合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7 03:16

  本文选题:钢管混凝土芯柱 切入点:组合柱 出处:《工程力学》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结合6个内藏钢管超高强混凝土芯柱组合柱试件和2个普通钢筋混凝土柱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拟静力试验,对内藏钢管超高强混凝土芯柱的组合柱的破坏形态、破坏机理和抗震性能开展研究,重点对箍筋布置和预应力钢带布置对组合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实测荷载-侧移滞回曲线,对试件的延性性能、耗能性能、刚度退化和强度衰减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藏钢管混凝土芯柱可以明显提高柱的延性性能及耗能性能,加密箍筋和采用预应力钢带可以对组合柱产生有效约束,进一步提高内藏钢管混凝土芯柱组合柱的延性性能、耗能性能,改善其刚度退化、强度衰减。
[Abstract]:Combined with six specimens of ultra-high strength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UHSC) core column and two specimens of common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RC), the failure pattern of UHSC composite column was studied by pseudo-static test under low cycle loading. The failure mechanism and seismic behavior of composite columns are studied, and the effects of stirrups arrangement and prestressed steel strip layout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columns are analyzed. By analyzing the measured load-lateral hysteresis curves, the ductil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properties of the specimens are analyzed.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indexes such as stiffness degradation and strength attenuation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uctility and energy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columns can be improved obviously. Infilled stirrups and prestressed steel strips can effectively constrain the composite columns, further improve the ductility, energy dissipation, stiffness degradation and strength attenuation of the composite columns with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re columns.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443) 陕西省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1kjxx42) 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CXY1432(5))
【分类号】:TU352.11;TU39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国顺;陈峰;邱进兴;;高耸组合柱施工的保障措施[J];建筑安全;2006年02期

2 解其铁;张王丽;蒋天元;许杰;闫智民;李玉顺;;钢-竹组合柱轴心受压性能的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2年S2期

3 朱凤元,臧安民;微机在钢—砼组合柱中的应用[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4 杨亚平;;组合柱内力分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5 陈百玲;王连广;秦国鹏;;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管劲性钢筋混凝土组合柱轴心受压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1年10期

6 彭六红;;组合柱工具式钢模板[J];建筑技术;1985年02期

7 王清湘,赵大洲,关萍;轴心受压钢骨-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柱力学性能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8 王清湘,赵大洲,关萍;钢骨-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组合柱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3年06期

9 金普;;钢混组合柱施工例析[J];建筑;2012年06期

10 赵滇生;帅耀锋;陆长春;;薄壁型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轴压受力性能分析[J];浙江建筑;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解其铁;张王丽;蒋天元;许杰;闫智民;李玉顺;;钢-竹组合柱轴心受压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2 张春良;;钢管高强砼组合柱节点形式的探讨[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3 肖绪文;陈迎昌;田宝吉;;郑州蓝码大厦工程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墙施工[A];首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严从志;赵昕;;内埋型钢巨型组合柱的湿度扩散分析[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5 赵根田;;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柱的滞回性能[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6 康希良;宋朝;;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小偏心受压力学性能的研究[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2年

7 王鑫;徐亚丰;;钢管内外混凝土不同强度时组合柱力学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汪光文;于岳;狄刚;;中国工程院综合办公楼钢-混凝土组合柱、“S”形钢梁施工[A];结构混凝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善庆;王世杰;林涛;;福建电力调度通信中心钢一混组合柱施工技术[A];第十七届华东六省一市建筑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林立岩;;新世纪高层建筑结构的新柱型[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卿卫平;中建铁军与亚洲医疗“航母”的博弈[N];中华建筑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怡亭;高强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承载力与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2 赵卫锋;薄壁型钢管/胶合竹板组合柱抗压及抗震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3 赵大洲;钢骨—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柱力学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4 杨远龙;T形组合柱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肖阿林;钢骨-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轴压组合柱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甲;低速侧向撞击下FRP-混凝土—钢管组合柱动力响应的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邹淼;不同空心率的FRP管—混凝土—钢管组合柱在侧向撞击下的动力性能[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赵继会;多组合柱加固砖墙的抗震性能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4 周维;不锈钢管/普通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柱轴压力学性能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傅斌;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组合柱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6 许惠清;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力学性能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7 简思敏;部分外包再生混合混凝土组合柱的轴压和偏压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黄婷婷;性能可恢复装配式组合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9 武骏宇;钢管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10 刘籍蔚;外包式ECC/RC组合柱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22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622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0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