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荷载下约束再生混凝土本构关系试验研究及其应用
本文选题:再生混凝土 切入点:动态力学试验 出处:《建筑结构学报》2016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箍筋约束再生混凝土短柱动态力学试验,获得了应力-应变试验曲线,研究应变率效应、箍筋约束效应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约束再生混凝土力学和变形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考虑应变率效应、约束效应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影响的约束再生混凝土(CRAC)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将提出的CRAC材料模型应用于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动力非线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动力分析结果和已有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考虑应变率效应后,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更为接近,更能真实地反映结构在地震动下的力学行为。验证了计算程序的可行性,以及所建议的CRAC材料模型的合理性,为再生混凝土结构动力非线性分析和抗震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Abstract]:The stress-strain test curve is obtained by dynamic mechanical test of regenerated concrete short column confined by stirrups, and the strain rate effect is studied. The effects of stirrups confinement effect and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substitution rate on the mechanical and deformation properties of confined recycled concrete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strain rate effect is considered. The uniaxial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model of confined recycled concrete (CRAC) affected by the constraint effect and the replacement rate of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is proposed. The proposed CRAC material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dynamic nonlinear analysis of recycled concrete structures. The results of structural dynamic analysi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hen the strain rate effect is considere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closer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can reflect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structures under ground motion more truthfull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alculation program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roposed CRAC material model are verified.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dynamic nonlinear analysis and seismic optimization design of recycled concrete structures.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5T804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08383)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52102310027) 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ZX2013016)
【分类号】:TU5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钟毅,李阳;再生混凝土的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J];粉煤灰;2004年04期
2 肖建庄,兰阳,李佳彬,王军龙;再生混凝土长期使用性能研究进展[J];结构工程师;2005年03期
3 李彦军;刘志奇;;新型再生混凝土特性及前景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13期
4 马勤;李腾忠;王云飞;;再生混凝土发展及应用现状[J];广东建材;2008年10期
5 吴清芳;杜辉;欧阳宏辉;;再生混凝土在承秦出海路中的应用[J];市政技术;2009年02期
6 戴婷婷;;再生混凝土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10期
7 石宵爽;王清远;;从灾后重建探讨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张波;;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对比研究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12期
9 王兵;朱平华;;钢骨再生混凝土的耐火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9年12期
10 苏发慧;袁旭梅;;再生混凝土的投资前景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建庄;黄啸;;再生混凝土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应用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2 曹万林;张建伟;尹海鹏;陈家珑;;再生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研究与应用[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3 施养杭;彭冲;;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发展析议[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4 傅晓剑;吕爱增;雒斌;李福海;;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福海;叶跃忠;赵人达;;再生混凝土微观结构分析[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肖建庄;;前言[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传增;肖建庄;雷斌;;德国再生混凝土应用概述[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U
本文编号:1632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632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