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一种无腹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的新方法

发布时间:2018-03-19 08:15

  本文选题:钢筋混凝土梁 切入点:受剪承载力 出处:《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提高无腹筋混凝土梁特别是大尺寸、低纵筋率的无腹筋梁的受剪承载力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无腹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的新方法.首先,假定剪力主要由无腹筋梁的混凝土受压区承担,并根据其破坏模式将混凝土受压区细分为剪压区和斜拉区2个部分;其次,通过分析剪压区和斜拉区的破坏机理,建立抗剪贡献的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合理简化和理论推导,确定受压区高度、剪压区高度等主要参数的取值;最后,在考虑尺寸效应的基础上,建立无腹筋混凝土浅梁的受剪承载力解析公式,该公式具有明确的物理涵义,能够反映混凝土强度、纵筋率、剪跨比以及尺寸效应等主要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现行主要规范公式,所提公式的预测精度和预测稳定性均有明显提高.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shear capacity of concrete beams without web reinforcement, especially those with large size and low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ratio, a new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shear capacity of concrete beams without web reinforcement is proposed. It is assumed that the shear force is mainly borne by the concrete compression zone without web reinforcement, and according to its failure mode, the concrete compression zone is subdivided into shear-compression zone and cable-stayed zone. Secondly,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shear-compression zone and inclined tension zone is analyzed. Then, through reasonable simplification and theoretical derivation, the values of the main parameters such as the height of the compression zone and the height of the shear zone are determined.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considering the size effect, An analytical formula for shear bearing capacity of concrete shallow beams without web reinforcement is established. The formula has a clear physical meaning and can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the main factors such as concrete strength,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ratio, shear span ratio and size effect. 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main standard formulas,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and prediction stability of the proposed formula are obviously improved.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交通运输部建设科技资助项目(2014318494020) 江苏省交通运输科技资助项目(2014Y01)
【分类号】:TU37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袁健;易伟建;;钢筋混凝土无腹筋梁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误差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09期

2 王景全;戚家南;;有腹筋与无腹筋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统一计算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07期

3 于磊;车轶;宋玉普;;大尺寸钢筋混凝土无腹筋梁受剪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4 魏巍巍;贡金鑫;车轶;;无腹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基于修正压力场理论的受剪计算[J];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08期

5 刘立新;钢筋混凝土深梁、短梁和浅梁受剪承载力的统一计算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1995年04期

6 高丹盈;钢纤维钢筋混凝土无腹筋梁的斜截面抗剪强度[J];水利学报;199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伟建;丁雅博;陈晖;;轻骨料混凝土无腹筋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7年06期

2 易伟建;黄斌;陈晖;;腹筋对连续深梁剪切破坏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17年02期

3 袁健;易伟建;;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可靠度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7年04期

4 郑开启;刘钊;孟少平;秦顺全;;一种无腹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的新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5 金凌志;陈璇;梅臣;;弯剪共同作用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截面分析程序探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年36期

6 张猛;金凌志;;中等剪跨比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无腹筋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6年11期

7 邓清;易伟建;李烨;;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细长梁剪切破坏机理模型研究综述[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6年05期

8 丁雅博;易伟建;陈晖;;无腹筋轻骨料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计算[J];中国科技论文;2016年13期

9 金凌志;梅臣;;配箍率对高强钢筋RPC梁抗剪性能影响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04期

10 张建新;李辉;李青宁;;集中荷载下无腹筋梁抗剪承载力新的设计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磊;车轶;宋玉普;;大尺寸钢筋混凝土无腹筋梁受剪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2 叶献国;于文静;蒋庆;种迅;黄小坤;刘刚;;500MPa钢筋高强混凝土无腹筋梁抗剪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2年11期

3 方志;郑辉;张陶方;;钢筋混凝土薄壁箱梁抗剪性能及尺寸效应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4 易伟建;潘柏荣;吕艳梅;;HRB500级钢筋配箍的混凝土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5 于磊;车轶;宋玉普;;若干规范无腹筋梁受剪承载力公式比较[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0年04期

6 易伟建;吕艳梅;;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梁受剪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04期

7 刘昶宏;梁兴文;;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无腹筋梁的受剪承载力分析[J];工业建筑;2008年08期

8 叶列平;王宇航;;中、美规范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对比[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9 张川,张百胜,黄建锋;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梁的抗剪承载力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10 刘立新;;钢筋混凝土简支深梁受剪承载力的极限分析[J];郑州工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益;周广鹏;;框架柱双向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比较[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3期

2 白家荣;邢勇;;各国规范受剪承载力设计公式的分析比较[J];重型机械;2010年S2期

3 顾冬生;吴刚;吴智深;魏洋;;钢筋混凝土圆柱考虑位移延性的受剪承载力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4 李平先,韩菊红,丁自强;水工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剪承载力的计算[J];工业建筑;2003年09期

5 熊进刚;祝建军;霍艳华;;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纵筋锈蚀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6年02期

6 叶亮;李刚;;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J];河南建材;2008年06期

7 王铁成;线登洲;董春敏;李艳艳;康谷贻;;不等肢配箍矩形截面框架柱双向受剪承载力[J];天津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8 董春敏;罗运军;;矩形截面框架柱双向受剪承载力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10期

9 董春敏;周淼;;矩形截面框架柱斜向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J];工程力学;2013年01期

10 丁自强,李平先;关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J];港工技术;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铁成;陈向上;;宽肢异形柱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2 罗素蓉;;框架顶层角节点的受剪承载力计算[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3 王诚;王铁成;;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双向受剪承载力灰色关联分析[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龚绍熙;郭乐工;;连续墙梁竖向荷载试验和受剪承载力计算[A];现代砌体结构——2000年全国砌体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崔钦淑;;基于神经网络的钢筋砼梁极限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6 熊进刚;程文p<;虞锦晖;何高勖;;双向受弯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7 崔钦淑;;SRC梁极限受剪承载力计算[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8 王铁成;康谷贻;李砚波;;纵筋及箍筋对构件受剪承载力计算影响的分析[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9 虞锦晖;何高勖;;钢筋砼双向受弯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10 王铁成;陈恒超;康谷贻;;复杂载荷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差异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董春敏;不等肢配箍矩形截面框架柱斜向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魏巍巍;基于修正压力场理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剪承载力及变形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陈向上;钢筋混凝土宽肢异形柱受剪承载力试验及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振飞;拓展型生态复合墙体抗震性能对比分析及受剪承载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罗淼平;基于有限元的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史继创;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抗震性能及受剪承载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陈富盛;建筑结构楼层受剪承载力计算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5年

5 黄凯;基于数据库的配筋砌体剪力墙受剪承载力可靠度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6 陆益;地震作用下矩形截面框架柱双向受剪承载力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7 郝鑫;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双向受剪承载力与可靠度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8 文保军;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塑性铰区受剪承载力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王巍;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受剪承载力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10 吴晓帆;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33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633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c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