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桩体损伤的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桩体受力及破坏特征分析
本文选题:柔性基础 切入点:刚性桩复合地基 出处:《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模拟桩体局部损伤或破坏后的应力迁移,采用混凝土损伤模型实体单元,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三维分析模型,研究路堤填筑及后期加载过程中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桩体的受力状态及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损伤模型能较好的模拟混凝土桩体受损后桩身刚度降低、内力重分布的过程;而线弹性桩体模型所得桩身弯矩偏大,桩身位移偏小;桩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弯矩与其在复合地基中的位置有关,且与纯弯状态下的桩体极限弯矩有较大差异;路肩以外桩体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拉弯和压弯破坏;路堤中心下方的桩体以承受竖向压力为主,桩体先破坏的可能性不大,其破坏往往是由于路堤边坡失稳后诱发产生的;复合地基中刚性桩发生受剪破坏的可能性不大。
[Abstract]: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stress transfer after local damage or failure of pile, a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model of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flexible foundation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concrete damage model entity element and ABAQUS software. The stress state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pile in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during embankment filling and late loading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mage model can well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the reduction of pile stiffness and the redistribution of internal force after the damage of concrete pile; The bending moment of the pile is larger and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pile is smaller, the ultimate bending moment of the pile is related to the position of the pile in the composite foundation, and the ultimate moment of the pil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pile under the pure bending condition. The failure mode of pile outside the road shoulder is mainly shown as tension bending and compression bending; the pile under the center of the embankment is mainly subjected to vertical pressure and the possibility of first failure is not great and the failure is often caused by the instability of the embankment slope. The shear failure of rigid pile in composite foundation is not likel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中浩应用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8467,51078329)~~
【分类号】:TU47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天明;非软土场地上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应用[J];住宅科技;2002年06期
2 方勇;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应用实例[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4年09期
3 张志允;倪光乐;;刚性桩复合地基在某工程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6年07期
4 张永翔;;探讨刚性桩复合地基技术[J];广东科技;2007年06期
5 梁亚明;刘英华;;刚性桩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B版);2008年03期
6 周曙春;庞海霞;;刚性桩复合地基在滨海软土地基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年31期
7 何春保;朱李春;李晓艺;岑锦坤;邝俊斌;黄菊清;;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8 章孝清;;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5期
9 王逢朝;刘纪峰;翟向东;颜玲月;;山区刚性桩复合地基应用实例[J];建筑科学;2010年11期
10 梁耀哲;;刚性桩复合地基的主动土压力分析[J];岩土力学;2012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永红;;刚性桩复合地基理论及其在天津软土地区的应用[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 杨德健;王铁成;;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3 刘尊平;朱金泰;;碎石类土层中大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施工[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陈强华;张雁;洪毓康;;软土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5 王亦德;宋云梅;;低强度素混凝土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在120m烟囱中的应用[A];锚固与注浆新技术——第二届全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宋二祥;池跃君;沈伟;;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俞建霖;朱普遍;刘红岩;龚晓南;;基础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姚怡文;杨敏;;竖向荷载作用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数值分析[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杰;何杰;闵长青;;楔形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桩的最佳楔角范围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10 孙林娜;龚晓南;齐静静;;刚性承台下刚性桩复合地基附加应力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耀琨;岩溶地区高层建筑刚性桩复合地基—筏板基础体系的受力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希平;刚性桩复合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解析分析与现场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3 葛忻声;高层建筑刚性桩复合地基性状[D];浙江大学;2003年
4 张明远;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计算与预测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泽;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简化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吴添珠;褥垫层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受力特性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杨尚;刚性桩复合地基工程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4 潘潇;刚性桩复合地基—基础—上部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5 王传伟;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稳定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6年
6 任伟;柔性基础下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及破坏特征分析[D];浙江大学;2016年
7 赵湘龙;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8 符云峰;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及工程应用[D];湖南大学;2015年
9 赵阳;岸边软土区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与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10 黄磊群;刚性桩复合地基在南宁盆地的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633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633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