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膨胀性非饱和土的边界面模型的数值实现
本文选题:土力学 切入点:非饱和土 出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10期
【摘要】:基于完全隐式的Euler向后积分算法,对一个适用于膨胀性非饱和土的边界面模型提出一种应力积分方法。模型中的塑性变形具有双重机制即加载 湿陷机制和微观结构机制,并考虑力学行为与持水滞回间的耦合作用。依据当前应力状态、力学与持水模型中各塑性机制的发生情况,将应力积分过程中的当前增量步分为多种情况,针对每一情况利用Euler向后算法进行试算,并依据判定准则选取结果。其次,利用该模型分别对已有的吸力循环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进行了验证,以此反映模型的预测能力和算法的运行能力。最后,对比不同步长的应变控制试验路径下的计算结果,以此验证应力积分方法的稳定性和精度。
[Abstract]:Based on the fully implicit Euler backward integral algorithm, a stress integr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for a boundary surface model suitable for expansive unsaturated soils.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in the model has two mechanisms, namely, loading collapsing mechanism and microstructure mechanism. Considering the coupling action between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water-holding hysteresi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tress state and the occurrence of each plastic mechanism in mechanics and water-retaining model, the current increment step in the stress integral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cases. For each case, the Euler backward algorithm is used for the trial calculation, and the result is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on. Secondly, the existing suction cycle test and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 are verified by the model, respectively. The prediction ability of the model and the running ability of the algorithm are reflected. Finally, the sta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stress-integral method are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under the strain-control test path with asynchronous length.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地震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60803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6RC043)~~
【分类号】:TU4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二届全国非饱和土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第1号)[J];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2 ;第二届全国非饱和土学术研讨会纪要[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3 吴礼舟;黄润秋;;一维非饱和土热-湿耦合的数值解[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4期
4 杨代泉;沈珠江;;非饱和土一维广义固结的数值计算[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1年04期
5 王钊;;《非饱和土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论会[J];土工基础;1992年01期
6 王永胜 ,谢定义 ,郭庆国;非饱和土中气体的运动特性与渗气系数的测定[J];西北水电;1993年01期
7 毛尚之;非饱和土吸力控制的渗析技术[J];工程勘察;2000年06期
8 陈正汉,卢再华,朱元青;非饱和土的理论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2001年05期
9 张引科,昝会萍,黄义;非饱和土的渗透函数方程[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李兆平,张弥,赵慧丽;含水量的变化对非饱和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泽佳;李锡夔;;非饱和土化学-水力-力学耦合行为数值模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卞祚庥;白云;叶为民;陈宝;朱合华;;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韦昌富;李幻;王吉利;;考虑弹塑性变形和毛细循环滞回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德安;;非饱和土的水力和力学性状耦合的弹塑性模拟[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成华;李广信;王真;;确定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间接方法简评[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6 李向东;罗晓辉;吴瑞麟;;非饱和土损伤模型与应用[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7 赵成刚;蔡国庆;;非饱和土广义有效应力原理[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涂平晖;赵慧丽;张弥;;饱和度的变化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9 赵敏;曹卫平;徐雷;;非饱和土渗透性随湿密状态变化的规律与机理[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卢应发;吴延春;罗先启;;非饱和土中气体的一些力学特性[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育青;非饱和黏土动态力学特性及其本构关系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刘文化;干湿循环对非饱和土力学特性影响及非饱和土本构关系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黄启迪;基于热力学与微观结构演化规律的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模型[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4 刘艳;非饱和土的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凌华;非饱和土强度变形实用计算方法[D];河海大学;2006年
6 徐炎兵;非饱和土两相流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7 蔡国庆;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土体多场耦合模型及其在非饱和土本构建模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徐明江;非饱和土地基与基础的动力响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幻;考虑任意干湿循环变化历史的非饱和土本构理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10 韩晓雷;非饱和沙漠地基土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帅;非饱和原状黄土三轴增湿剪切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黄辉;川西山区崩坡积混合土循环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动本构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霍攀;两种应力路径的非饱和CH_3COOH污染土强度与变形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毛清志;石家庄地区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三轴试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祁晓翔;杭州典型非饱和砂质粉土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6 马璐;重庆地区极端气候对非饱和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7 黄明峰;基于非饱和土理论的残积土边坡信息管理与风险评估系统构建[D];福州大学;2013年
8 陈志福;考虑吸力变化的非饱和高液限黏土—土工织物界面剪切特性研究[D];福州大学;2012年
9 姜小雷;非饱和土双重有效应力的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10 张婉;非饱和重塑黄土三轴剪切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83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683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