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西风东渐视角下杭州北山街民国建筑群的艺术解构

发布时间:2018-03-30 10:05

  本文选题:西风东渐 切入点:民国建筑 出处:《浙江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北山街的民国建筑群始于民国元年1912年,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短短的三十多年中,在政界、商界、文化界精英的聚集下产生了一批类型丰富、艺术风格显著的民国艺术群落,它们在人文价值、艺术类型、建筑风格、空间形态、装饰特征、建造技术、结构材料等多方面具有西风东渐的特征,从侧面反映了杭州乃至中国建筑的近代化变迁。因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本论文以民国时期受西风东渐影响下的北山街建筑群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的相关研究理论,通过多次田野调查和文史资料的收集,自绘出大量一手的测绘数据。本论文以建筑艺术形态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对北山街地理环境、地域人文有了充分梳理的前提下,从北山街建筑艺术的流变历程和形态的演变特征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建筑艺术的流变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西方建筑艺术的传播途径和历史动荡期以及动因分析。建筑形态的演变特征则是从建筑类型、建筑风格、空间形态、装饰特征、结构技术、建造材料等六个方面,进行全面解构北山街民国建筑的形态及其演变过程。通过对北山街民国建筑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确定了北山街建筑在民国时期的“基本模型”,认为北山街民国建筑艺术形态表现为“三种风格”和“三种空间模式语言”,其建筑造型普遍采用“集仿”的设计手法。本文总结出北山街民国建筑群的建造方式具有本土化和时代性的特点,以此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西湖地区北山街建筑形态的基因库,为浙江周边城市的建筑在民国时期的肇始、定型和流变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参照。
[Abstract]:The Republic of China buildings on Beishan Street began in 1912 and ended in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In a short period of more than 30 years, the elite of political, business and cultural circles gathered together to produce a group of rich types and outstanding artistic style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humanistic values, artistic types, architectural styles, spatial forms, and decorative features.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tructural materials and other aspect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stern-eastward development, reflec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Hangzhou and even Chinese architecture.Therefore, has the very high historical value, the humanities value and the architectural art value.This thesis takes Beishan Street complex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esterly wind to the east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By using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relative research theory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hrough many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the collection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data, a large number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data are drawn from the author's own hands.In this paper, the architectural art form a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 in the Beishan Street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regional humanities have a full combing premise, from the Beishan Street architectural art rheological proces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hape of the two aspects of in-depth analysis.The specific research contents of architectural art include the spreading way of western architectural art, the period of historical turbulence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The evolution of architectural form is from six aspects of architectural type, architectural style, spatial form, decorative features, structural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nd so on, to comprehensively deconstruct the form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Beishan Street Republic of China architecture.Its architectural modeling generally adopts the design technique of "collection imitation".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Beishan Street and Republic of China architecture group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ization and times, and thus establishes a relatively complete gene pool of Beishan Street architecture form in the West Lake area, which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rrounding c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The study of stereotyping and rheology provide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research.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苗洪,李洪;宁波建筑风格浅谈[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2 张巍;应用耗散结构理论看中国的建筑风格[J];南方建筑;2000年02期

3 楚汉;建筑风格:并非老生常谈的话题[J];长江建设;2001年04期

4 何松峻,钮齐;对建筑风格的浅议[J];低温建筑技术;2001年01期

5 秦华;关外紫禁城及其建筑风格[J];建筑;2001年04期

6 谈炳和;略论中西建筑风格[J];文史杂志;2001年01期

7 姬慧;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的融合[J];太原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8 滕绍华;天津建筑风格研究及设计应用——写在《天津建筑风络》出书之前[J];天津建设科技;2002年02期

9 孙树华;闲论现在的建筑风格[J];艺术科技;2002年02期

10 滕绍华;天津建筑风格的研究与应用——写在《天津建筑风格》出版之际[J];建筑学报;200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晋要霞;潘艳华;;建筑风格[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普群;;建筑风格的时代性[A];科技创辉煌——中国创新成果与学术精典[C];2011年

3 陈世钊;王洁;成祖德;郭孝峰;穆红;;全球化背景下“新汉风”建筑风格的应用初探[A];第三届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古建筑工艺技术学术研讨会暨西安曲江建筑文化传承经典案例推介会论文集[C];2010年

4 肖林;;对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思考[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5 赖瑛;;广府明代祠堂莫氏宗祠建筑风格探析[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曹先平;王乐微;;现代楼盘建筑设计风格[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若焱;;云南大学会泽楼建筑初探[A];建筑史论文集(第12辑)[C];2000年

8 ;天津意大利风情街照明[A];中国照明工程二十年专刊[C];2012年

9 ;贵州民族文化宫工程项目[A];贵州工程项目管理论文集(2010)[C];2010年

10 陈正泰;;关于创建我国丰富多彩的城市特色的初步探索[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寿臣;建筑风格的延续是城市的史记[N];中华建筑报;2013年

2 记者 白麟 实习生 龚利;权威专家定义“重庆建筑风格”[N];重庆日报;2010年

3 谢良兵;北京建筑风格的变迁[N];经济观察报;2012年

4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法院 徐斌 周志伟;法院之建筑风格[N];人民法院报;2012年

5 胡英杰 矫苏平;沃尔夫林建筑风格的后启发性[N];中华建筑报;2013年

6 刘平元;土家族吊脚楼建筑风格谈[N];中国建设报;2013年

7 陆昀;中国建筑应体现自我风格[N];中华建筑报;2011年

8 刘浪;重庆建筑风格将走向灰色系[N];中华建筑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张建列;融汇中西建筑风格的石室[N];广东科技报;2012年

10 ;专家畅谈荆楚派建筑风格[N];湖北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兰俊;美国影院发展史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晓旭;呼伦贝尔市建筑风格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金鑫;小城镇新区建筑风格的认知和规划[D];浙江大学;2007年

3 陆佳;近代齐齐哈尔建筑风格的成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宋玺;人居空间中的人体比例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朱原野;西安现存二十世纪中叶建筑风格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罗威;“薄翻译”—以《荫馀堂—建筑风格与一户中国家庭的日常生活》英译中翻译为例[D];浙江大学;2016年

7 韩伟;论楚建筑风格在建筑设计中的价值[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8 赵佩佩;基于集成投影及卷积神经网络的建筑风格分类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毛袤;建筑学中的高技派风格在男装成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6年

10 陈莹;西风东渐视角下杭州北山街民国建筑群的艺术解构[D];浙江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685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685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7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