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格局对城市内涝的影响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本文选题:景观格局 切入点:土地利用 出处:《地理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频发,引发了强烈关注。现有有关城市内涝问题的研究多关注土地利用与城市内涝的关系,而对于城市景观格局对城市内涝影响的研究则不多。本文以内涝问题严重的深圳市为研究区,利用深圳市2014年5月11日暴雨期间内涝点数据(共278个),选取类型水平上的最大斑块面积比例(Largest Patch Index,LPI)、斑块聚集度(Patch Cohesion Index,PCI)、景观破碎度(Landscape Division Index,DIVISION)、景观水平的蔓延度(Contagion Index,CONTAG)、香农多样性指数(Shannon's Diversity Index,SHDI)共5个景观指数,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不透水率、植被覆盖度、降雨量、地形地势及雨水管网密度等内涝影响因子,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究深圳市景观格局对内涝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类型中,住宅用地等建设用地对内涝灾害影响最大,其面积比例的增加会加剧区域内涝程度;(2)城市各类型景观格局特征中,建设用地斑块的优势度、聚集度越高,景观破碎化程度越低,区域的内涝程度越高,绿地的景观格局对城市内涝的影响与建设用地相反;(3)城市整体景观特征中,景观整体越复杂越不易引发内涝灾害;(4)不透水率等人为因素比降雨量等自然因素对城市内涝的影响程度大。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使人关注到地表景观格局对内涝的重要作用,为内涝治理和景观格局的规划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urban waterlogging has aroused strong concern.The existing researches on urban waterlogging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 and urban waterlogging, but not to the effect of urban landscape pattern on urban waterlogging.This paper takes Shenzhen City, where the waterlogging problem is serious, as the research area.Shannon's Diversity index (SHDI), Shannon's Diversity Index (SHDI) and Shannon's Diversity Index (SHDI),Combined with land use type, impermeability, vegetation coverage, rainfall, topography and rainwater network density, the effects of landscape pattern on waterlogging in Shenzhen were studied by us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among the land use types, the residential land and other construction land have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waterlogging disaster,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area ratio will aggravate the regional waterlogging degree.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aggregation, the lower the degree of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and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waterlogging in the region. The effect of landscape pattern of green space on urban waterlogging is contrary to that of construction land.The more complex the landscape is, the more difficult it is to cause waterlogging disasters. (4)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f man-made factors such as water impermeability on urban waterlogging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natural factors such as rainfall.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mak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surface landscape pattern on waterlogging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waterlogging control and landscape patter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30747)~~
【分类号】:TU992;TU98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海明;;南宁全面改造七一总渠[J];广西城镇建设;2007年03期
2 司国良;黄翔;;沿江城市内涝灾害的反思与对策[J];中国水利;2009年19期
3 胡盈惠;;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内涝治理[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1年02期
4 本刊评论员;;当今城市内涝频发 未来防涝设计先行[J];中国勘察设计;2011年08期
5 袁业飞;;城市内涝 治而不愈的僵局如何打破?——聚焦我国城市“逢雨必涝”顽疾[J];中华建设;2011年08期
6 张越男;郭瑞;;科学排水改善英国城市内涝局面[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年19期
7 吴玉成;;我国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原因分析[J];中国防汛抗旱;2011年06期
8 薛梅;陶俊娥;郭玲玲;;产生城市内涝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农业;2012年04期
9 ;出现城市内涝 成都5级应急响应[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年08期
10 丁燕燕;韩乔;;城市内涝的主要成因及防治对策[J];市政技术;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善余;;黄山市城市内涝与排涝措施[A];2008年全国城市水利学术研讨会暨工作年会资料论文集[C];2008年
2 白翠霞;陈花;;城市内涝问题的研究[A];武汉市第三届学术年会——两型社会与水生态城市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卓;张越男;郭瑞;刘华;;案例5 国外大都市应对城市内涝的智慧[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案例集)[C];2011年
4 许丽丽;杨湘毅;;由城市内涝引发的新形势下城市雨水排水体系的思考[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杨帆;陈芷菁;胡建华;;珠江三角洲典型城市内涝预警关键技术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3防汛抗旱减灾[C];2013年
6 张怡;;平原中小城市内涝分析——以商丘为例[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6第二届城市气象论坛——灾害·环境·影响·应对[C];2013年
7 邓慧娴;;由“7.21”北京暴雨事件引发的思考[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8 吴庆洲;;借鉴古代经验,防暴雨城市涝灾[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管满;侯深贞;;城市内涝引发雨水泵站系统设计探讨[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王光谦;;城市的洪水灾害[A];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项目研究员 刘远举;城市内涝中的真问题与假问题[N];东方早报;2011年
2 记者 时明霞;大武口治理城市内涝[N];宁夏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高月英;根治城市内涝“防”“留”并重[N];云南政协报;2013年
4 李松梧 牛振中;城市内涝防御的“排”与“蓄”[N];中国水利报;2013年
5 陈洁;城市内涝 救援有了两栖车[N];中国航天报;2014年
6 通讯员 陈梅 陈卫良 高丽;共同推进城市内涝防御工作[N];中国气象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王硕;城市内涝 如何面对“排”与“留”?[N];人民政协报;2014年
8 姜德文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副主任;城市内涝防治的生态保护对策[N];人民长江报;2014年
9 李广彦;城市内涝的“短板”究竟在哪里?[N];中国水利报;2014年
10 董良军;提高城市内涝防御能力 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N];安康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伟;融合排水知识的BP网络与水力模型在城市内涝模拟中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志坚;广州市越秀区内涝治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赵晨;城市雨洪特征对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响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弓亚栋;建设海绵城市的研究与实践探索[D];长安大学;2015年
5 朴希桐;下垫面变化对城市内涝的影响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5年
6 袁媛;基于城市内涝防治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7 姜腾腾;面向减灾预案的城市内涝灾害情景模拟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6年
8 周力宁;基于SWMM的城市内涝风险识别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9 李小坤;城市排水管网(内涝)监控系统开发及城市内涝监测点优化布置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10 王若楠;城市内涝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及案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16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716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