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围护构件风荷载的修订建议

发布时间:2018-04-11 10:25

  本文选题:围护构件 + 峰值因子 ; 参考:《建筑结构学报》2017年10期


【摘要】:基于建筑围护构件风荷载的基础理论,对比分析了中外荷载规范的具体规定,指出了我国现行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在围护构件风荷载规定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具体建议。建议如下:分别统计分析季风和台风两种气候的基本风速,再进行合并,得到混合气候地区的基本风速;将峰值因子的取值提高至3.5,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来流的脉动风速极值;借鉴国外荷载规范的规定,完善内压系数的相关规定;深入开展风向效应的研究,以气象观测资料和典型体型建筑物的风洞试验结果为依据,合理确定我国各地区各方向的风向折减系数;开展围护构件风荷载面积折减系数方面的研究,确定典型建筑物墙面、屋面不同区域的面积折减系数。
[Abstract]: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wind load of building enclosure members, this paper contrasts and analyzes the specific provisions of the load cod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GB 50009-2012 building structure load code in the wind load regulation of the retaining member.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and perfection are put forward.The suggestions are as follows: the basic wind speed of monsoon and typhoon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n combined to get the basic wind speed in mixed climate area, and the peak factor is raised to 3.5, which can truly reflect the extreme value of pulsating wind speed.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provisions of foreign load codes and perfecting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internal pressure coefficient, the research on wind direction effect is carried out, which is based o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and wind tunnel test results of typical buildings.The wind direction reduction coefficient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of each area of our country is reasonably determined, and the area reduction coefficient of typical building wall and roof in different areas is determined by studying the wind load area reduction coefficient of enclosure members.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结构风工程与城市风环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8061)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2023)
【分类号】:TU31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红河,袁勇;中越风荷载规范对比研究[J];结构工程师;2003年04期

2 华昕若,程刚,张立明;应用荷载新规范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建筑技术;2005年08期

3 朱凡;魏德敏;;中国大陆与香港地区风荷载规范比较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0期

4 谢楠;;荷载教学的研究性和实践性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年03期

5 申跃奎;方圆;高宝中;肖龙;;中、美、英三国风荷载规范重要参数的比较[J];钢结构;2014年01期

6 张相庭;国内外风荷载规范的评估和展望[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7 蒋济同;冯有良;刘德辅;;考虑风向的工程设防风速研究[J];建筑结构;2010年S1期

8 夏瑞光;范存新;;中澳欧风荷载规范的对比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12年03期

9 邓洪洲;段成荫;;新荷载规范修订对输电塔风荷载计算的影响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3年20期

10 洪小健,顾明;顺风向等效风荷载及响应——主要国家建筑风荷载规范比较[J];建筑结构;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新阳;;亚太地区各国风荷载规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薛颖亮;李云贵;;关于欧洲风荷载规范的研究与程序实现[A];工程三维模型与虚拟现实表现——第二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金新阳;;风荷载规范应用中的若干问题及设计建议[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雪琛;左中杰;张华栋;翟传明;;浅谈新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风荷载计算修改[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5 瞿伟廉;梁枢果;项海帆;李爱群;孙炳楠;滕军;李正农;;对我国建筑结构风荷载规范修改的几点建议[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崔欣;李加武;张宏杰;刘健新;;风荷载规范中内压系数的风洞试验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杨庆山;黄韬颖;;中美澳三国风荷载规范简介及其关于设计风速规定之比较[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李雪琛;左中杰;张华栋;翟传明;;浅谈新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风荷载计算修改[A];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蔡益燕;;2002 MBMA作了那些修改[A];2008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玉学;杨庆山;黄韬颖;;中、美、澳风荷载规范关于风致动力效应规定的比较[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瑞光;风荷载规范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2年

2 冯有良;基于风向的建筑工程设防风速预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潘忠岳;高层建筑的风致响应及风荷载规范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黄韬颖;中美澳三国风荷载规范的比较[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5 黄韬颖;中美澳三国风荷载规范比较[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方国贤;高层建筑风荷载规范取值的对比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7 冀科峰;住宅小区消防车荷载的设计影响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8 陈博清;中越风荷载与地震荷载对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9 丁思华;近地湍流被动模拟实验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刘新;基于峰值因子法的屋盖围护结构设计风荷载[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35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735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d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