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单U型地埋管换热阻容模型构建与敏感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4 16:03

  本文选题:单U型地埋管换热器 + 阻容模型 ; 参考:《建筑科学》2017年10期


【摘要】:阻容模型相对于解析模型及数值模型具有计算迅速、准确等优点,将其推广到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计算当中后将易于埋管设计时采用。较为详细的给出了单U型地埋管换热器的钻孔内外的阻、容成分的计算方法,节点热平衡方程及求解方法。利用埋管换热实验台实测数据对所建立模型进行了校核,在模型参数取值合理情况下,模拟误差可控制在20%以内,满足工程计算需要。利用经过验证的模型对影响埋管换热的十个包括热物性、运行参数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析表明土壤原始温度对换热量影响程度最大,土壤导热系数、体积热容其次,管长及管内流速则在一定范围内影响较大,回填材料导热系数相较于回填材料体积热容对换热量影响更大。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analytical model and the numerical model, the resistive and capacitive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quick calculation and accuracy, which will be easily used in the design of buried tube after it is extended to the calculation of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ground heat exchanger.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istance, capacity composition, heat balance equation and solution method of single U type ground heat exchanger are given in detail.The model was checked by using the measured data of buried tube heat transfer test rig. The simulation error can be controlled within 20% when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are reasonable, which can meet the need of engineering calculation.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en factors affecting the heat transfer of buried pipes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verified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iginal soil temperature had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heat transfer and the 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The volume heat capacity of the backfill material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ackfill material. The volume heat capacity of the backfill material has more influence on the heat transfer than the volume heat capacity of the backfill material.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暖通空调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运行阶段土壤热承载力的大规模地源热泵设计方法重构”(51678418)
【分类号】:TU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卫波;施明恒;陈振乾;;太阳能-U形埋管土壤蓄热特性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张有天;介绍联邦德国几个埋管工程的设计与计算[J];水力发电;1986年10期

3 李新国,陈志豪,赵军,李丽新,马一太;桩埋管与井埋管实验与数值模拟[J];天津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4 於仲义;陈焰华;胡平放;;基于渗流型传热机制的地埋管换热特性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5 祝健;廖国庆;;基于有限元法的垂直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期

6 林芸;赵强;方肇洪;;水平螺旋地埋管地源热泵的研究[J];暖通空调;2010年04期

7 石磊;高鹏;耿宴;张兆清;刘玉旺;;济宁某桩埋管项目工程分析[J];制冷与空调;2010年03期

8 陈胜朋;沈意成;陈振乾;张辉;;基于耦合法的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软件的研发[J];暖通空调;2011年03期

9 陈杰;宋汉周;霍吉祥;;渗流影响下地埋管铺设方式的改进及其数值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2011年05期

10 冉伟彦;;地埋管换热孔传热系数及设计应用[J];供热制冷;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亭;刁乃仁;肖洪海;罗苏瑜;;水平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研究[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杜次元;陈友明;;竖直埋管有限长线热源的改进模型[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於仲义;陈焰华;胡平放;;基于导热型传热机制的地埋管换热特性研究[A];建筑电气设计与研究——湖北省/武汉市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二○○九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於仲义;陈焰华;胡平放;;基于岩土体蓄能平衡的垂直地埋管换热器设计方法[A];建筑电气设计与研究——湖北省/武汉市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二○○九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於仲义;陈焰华;胡平放;徐玉党;袁旭东;;基于换热能效度的竖直地埋管埋设深度设计[A];建筑电气设计与研究——湖北省/武汉市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二○○九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於仲义;陈焰华;胡平放;;基于渗流型传热机制的地埋管换热特性研究[A];建筑电气设计与研究——湖北省/武汉市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二○○九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於仲义;陈焰华;胡平放;;分层型土壤地埋管换热特性研究[A];建筑电气设计与研究——湖北省/武汉市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二○○九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於仲义;胡平放;胡磊;袁旭东;;垂直U型地埋管换热器传热能效特性实验研究[A];建筑电气设计与研究——湖北省/武汉市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二○○九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沈炜华;程洪涛;郭彬;贾彩英;陈九法;;桩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研究[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姚杨;张欢;马最良;;土壤蓄冷与耦合热泵集成系统地埋管结构优化[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段金平 通讯员 毕文明;国内首台商业浅层地温能响应试验台问世[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金华;竖直双U地埋管换热器分层换热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邓鼎兴;地埋管地源热泵水热耦合模拟与浅层地温能适宜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3 杜震宇;黄土高原寒冷地区地源热泵单U形地埋管换热器动态换热特性的试验与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4 张琳琳;渗流作用下的垂直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性能理论及实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5 张絮涵;混凝土埋管式辐射冷顶板室内非稳态换热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6 於仲义;土壤源热泵垂直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徐坚;地源热泵U型埋管换热器的变周期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杨伟;U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热响应模型及其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刘卓栋;地源热泵地埋管随机传热与可靠性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雷海燕;地埋管相变回填材料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凯;减缓地下冷/热量累积效应的集群地埋管分区运行方法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2 马腾腾;集群竖埋管地热换热器传热简化分析方法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3 祁英;地埋管直接供冷系统供冷特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4 张海云;基于土壤热平衡的地源热泵系统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汪仲亮;地源热泵地埋管研究及其经济性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超;U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模拟及试验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7 孙中慧;太阳能跨季节储热地埋管换热器数值模型适用性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8 褚林配;地热供能系统综合效益指标评价体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9 朱红芬;单U型埋管换热器热干扰及回水保温可行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10 姜振涛;单U型垂直埋管换热器放热期土壤温度场的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50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750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e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