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波分解的泛频响函数法在高承台桩灾后无损检测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选题:桥梁工程 + 无损检测 ; 参考:《振动与冲击》2017年19期
【摘要】:针对现有方法在高承台桩灾后无损检测和评估中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行波分解的泛频响函数法。将承台对桩顶的作用简化为黏弹性支撑边界,采用自行编制的波动分析程序求得检测截面处的泛频响函数;通过在该位置虚拟输入半正弦激励脉冲,将泛频响函数所包含的信息转换到时域内进行分析,得到检测截面以下虚拟隔离单桩桩顶的速度时域响应曲线;分析了相关参数对泛频响函数和由此转换而来的时域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行波分解的泛频响函数法,能在不破坏上部结构的前提下,完全消除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将复杂结构体系下的基桩转化到单桩模式下进行检测分析,简化了检测步骤,降低了分析难度。
[Abstract]:Aiming at the limitation of existing methods in non-destructive testing and evaluation of pile with high cap, a pan-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method based on traveling wave decomposition is proposed. The action of pile cap on pile top is simplified as viscoelastic bracing boundary, and the pan-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at the detection section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self-compiled wave analysis program, and the semi-sinusoidal excitation pulse is input in this position.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pan-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is converted to the time domain for analysis, and the velocity response curve of the virtual isolated pile top under the detection section is obtained. The influence of related parameters on the pan-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and the time-domain response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n-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method based on traveling wave decomposition can completely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n the detection results without destroying the superstructure, and thus transform the foundation pile in the complex structure system to the single pile mode for detection and analysis. The detection procedure is simplified and the difficulty of analysis is reduced.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378464;51579217;51309207)
【分类号】:TU4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15届世界无损检测会议概况[J];无损检测;2000年12期
2 ;无损检测信息中心免费发布无损检测黄页/蓝页的通知[J];无损检测;2001年08期
3 ;第四届无损检测高等教育发展论坛暨电磁超声无损检测技术交流会征文通知[J];无损检测;2011年02期
4 ;第四届无损检测高等教育发展论坛暨电磁超声无损检测技术交流会征文通知[J];无损检测;2011年03期
5 克非;国内第一家无损检测监理公司成立[J];无损检测;2000年09期
6 卢孝文;西南地区第七次无损检测学术交流会在贵阳市召开[J];无损检测;2000年09期
7 ;无损检测2003年总目次[J];无损检测;2003年12期
8 ;信息与动态[J];无损检测;2006年05期
9 蔡超荣;;非洲地区第四届无损检测会议论文题录[J];无损检测;2006年11期
10 金志明;;浅谈无损检测技术在我国建筑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2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奇;罗逸桑;;关于无损检测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第六届全国建筑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吴新璇;;前言[A];第八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何春凯;张仁瑜;;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发展报告[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吴新璇;张仁瑜;;无损检测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A];第六届全国建筑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张仁瑜;张晓燕;;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展望[A];第十二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仁瑜;张晓燕;;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展望[A];第八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前言[A];第六届全国建筑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郑翔;;浅谈剪压法无损检测技术可行性与应用[A];2014年全国建工建材检测实验室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于翔;卫振海;;无损检测技术在防护工程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徐铭;;超声法无损检测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及分析[A];2014年全国建工建材检测实验室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屈欣;不同结构构件的动力响应检测方法[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2 陈理庆;雷达探测技术在结构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李安露;世遗土楼夯土墙身材料强度无损检测方法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4 盛毅;FRP补丁式分层无损检测新方法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黄特;木结构工程材质量无损检测方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6 李广瑞;预应力混凝土中超声波检测方式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83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783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