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周反复荷载下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纵筋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 再生混凝土 ; 参考:《建筑结构》2017年21期
【摘要】:为研究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贯穿于再生混凝土节点的纵向钢筋粘结性能,制作2榀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并进行试验。通过在柱两侧梁端的纵筋上预埋应变片,得到纵筋荷载-应变滞回曲线。根据同一根纵筋上两个测点应变差来计算区段内的平均粘结应力,进而获得了加载过程中节点试件通裂阶段、极限阶段、破坏阶段的纵筋相对粘结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在试件通裂阶段和极限阶段,纵筋保有较为稳定的粘结应力,能够满足再生混凝土构件钢筋与混凝土之间通过粘结应力传递应力及协调变形的要求。粘结应力分布与钢筋直径有关,钢筋直径越大粘结应力退化越严重;柱侧梁端截面受压区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时,纵筋受压强度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受压钢筋应力相对滞后。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bond behavior of longitudinal steel bar through recycled concrete joints under low cyclic cyclic loading, two joints in recycled concrete frames were fabricated and tested. The load-strain hysteretic curves of longitudinal tendons are obtained by embedding strain gauges on the longitudinal tendons at the end of the beams on both sides of the column. According to the str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asuring points on the sam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the average bond stress in the section is calculated, and the relative bond strength of the joint specimen in the cracking stage, the ultimate stage and the failure stage is obtain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maintains a relatively stable bond stress in the cracking and ultimate stages of the specimen, which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tress transfer and coordinated deformation between the rebar and the concrete of recycled concrete members through bond stress. The distribution of bond stress is related to the diameter of steel bar, the larger the diameter of steel bar is, the more the bond stress is degraded, and when the ultimate compressive strain is reached,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can not be fully exerted, and the stress of compression steel bar lags behind.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工程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资助项目(2013-K4-46) 安徽省高等教育提升计划省级自然科学研究一般项目(TSKJ2015B05)
【分类号】:TU3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亦冬,吴萍,周士琼;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生命周期评价初探[J];混凝土;2004年06期
2 施钟毅,李阳;再生混凝土的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J];粉煤灰;2004年04期
3 肖建庄,兰阳,李佳彬,王军龙;再生混凝土长期使用性能研究进展[J];结构工程师;2005年03期
4 李彦军;刘志奇;;新型再生混凝土特性及前景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13期
5 马勤;李腾忠;王云飞;;再生混凝土发展及应用现状[J];广东建材;2008年10期
6 吴清芳;杜辉;欧阳宏辉;;再生混凝土在承秦出海路中的应用[J];市政技术;2009年02期
7 戴婷婷;;再生混凝土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10期
8 石宵爽;王清远;;从灾后重建探讨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张波;;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对比研究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12期
10 王兵;朱平华;;钢骨再生混凝土的耐火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建庄;黄啸;;再生混凝土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应用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2 曹万林;张建伟;尹海鹏;陈家珑;;再生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研究与应用[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3 施养杭;彭冲;;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发展析议[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4 傅晓剑;吕爱增;雒斌;李福海;;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福海;叶跃忠;赵人达;;再生混凝土微观结构分析[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肖建庄;;前言[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传增;肖建庄;雷斌;;德国再生混凝土应用概述[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U,
本文编号:1806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806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