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的自适应β约界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3 19:14

  本文选题:体系可靠度 + β约界法 ; 参考:《广西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结构体系可靠度理论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结构可靠度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由于结构体系可靠度理论目前还存在较多关键问题尚未解决,从而制约了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理论从构件可靠度层面向整体可靠度层面的跨越和发展。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包括两大核心难题:一是如何高效准确地识别主要失效模式;二是如何计算多失效模式的联合失效概率。其中,主要失效模式的识别是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的关键和基础。由于材料参数、荷载条件、几何尺寸等因素存在的随机性,导致随机结构的失效演化呈现多样性,可能存在数目众多的关键候选失效元件和主要失效模式。传统的失效模式分析方法由于缺乏高效的分枝约界策略,从而难以兼顾失效模式分析的精度和效率:一方面,为了保证计算效率,往往会遗漏关键候选失效元件和主要失效模式;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计算精度,则往往会由于候选失效元件选取过多而出现“组合爆炸”。所以,目前国内外还缺乏一种能够实现自适应分枝约界的高效体系可靠度分析方法。鉴于此,本文重点围绕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的自适应高效方法开展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在失效演化过程中区分总虚拟荷载效应与普通外荷载效应的不同性质,提出了总虚拟荷载效应与构件截面强度的融合技术,据此建立了修正的结构计算模型,进而提出了基于强度融合技术的体系可靠度分析β约界法,从而纠正了传统方法将总虚拟荷载效应与普通外荷载效应简单叠加建立失效元安全余量所存在的错误,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2)通过定义失效概率均匀度、基准失效概率和基准可靠指标,从而确定结构失效历程不同阶段的动态约界阈值和约界准则,提出了结构失效演化模拟的自适应动态约界阈值,进而建立了基于自适应动态约界阈值的体系可靠度分析β约界法,可以全面考虑结构失效历程中元件失效概率的分布状况,实现结构失效路径的自适应动态分枝和约界,避免遗漏关键候选失效元件和主要失效路径,从而兼顾失效路径分析的精度和效率,克服了传统方法主要依靠工程经验确定约界阈值所存在的缺陷。(3)根据当量正态化原理和正交变换,将相关的非正态随机变量变换成独立的正态分布随机变量,进而结合随机结构失效演化分析的自适应动态约界阈值,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含非正态相关随机变量的随机结构失效演化和体系可靠度分析的自适应动态β约界法,从而将传统的体系可靠度分析方法从正态随机变量空间拓展到非正态随机变量空间。该方法不仅可以合理考虑随机变量分布类型对约界阈值和随机失效演化的影响,而且可以有效分析外荷载和全截面塑性抗力的分布类型、相关性和变异性对随机结构的失效演化历程、主要失效路径和体系可靠指标的影响规律。(4)基于多层多跨复杂结构,利用蒙特卡罗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三种自适应动态β约界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并分析了外荷载和全截面塑性抗力的分布类型、变异性和相关性对复杂结构的失效演化历程、主要失效路径和体系可靠指标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外荷载和全截面塑性抗力的变异性的增大,结构体系的失效概率会增大,结构体系可靠指标会减小,其中全截面塑性抗力的影响更为明显;随着外荷载和全截面塑性抗力的相关性增大,结构体系的失效概率也会增大,结构体系可靠指标会减小;随着横向外荷载的增大,结构体系的失效概率也会增大,结构体系可靠指标会减小。
[Abstract]:The reliability theory of structural system has long been a difficult and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reliability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 ( 3 )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 normal state and orthogonal transformation , the paper presents a new adaptive dynamic 尾 - bound method for stochastic structure failure evolution and system reli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random variable .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31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波;丁秀丽;邬爱清;;自适应自然单元法研究——自适应细化[J];岩土力学;2007年S1期

2 王华;应晶;蒋涛;;基于审查不确定性的预见式软件自适应[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1期

3 张天开;;自适应PID控制算法及应用[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4 汤清明;;自适应输出跟随控制及应用[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5 贾欣乐,杨承恩,颜德文;自适应舵控制策略[J];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6 周海涛;周建华;杭小宇;;基于自适应模糊PID控制方法的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4年03期

7 潘柏松,刘红,冯晓斐;基于功能单元的产品自适应设计系统研究[J];机械;2001年03期

8 陈光达,段宝岩,保宏,仇原鹰;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自适应反馈控制方法[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4年05期

9 卢志刚,易之光,赵翠俭,李兵,吴士昌;一种新型的自适应逆扰动消除器[J];仪器仪表学报;2004年S1期

10 任兰芳;周华春;秦雅娟;张宏科;;自适应移动IPv6切换时延优化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志刚;易之光;赵翠俭;李兵;吴士昌;;一种新型的自适应逆扰动消除器[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黄鹤;张丹;于伟东;严灏景;;功能自适应纺织品[A];第七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蓬;宋明玉;张林芳;王新远;;广义自适应相干累积算法改进及其在线谱增强中的应用[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4 于慧君;陈章位;;道路模拟试验自适应时域复现控制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路迎晨;李兵;;一类自适应预测算法的全局收敛性[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6 陈博;方滨兴;云晓春;;一种自适应的蠕虫检测和遏制方法的研究[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5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李国;张心珂;杨国庆;高庆吉;;一种自适应的运动目标实时跟踪算法[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杨寒光;;电子地图中的自适应注记[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孟宏;刘玉;;基于复调制的自适应细化谱算法[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10 王平;冯海朋;李勇;康燕;;一种工业无线网络的自适应节能机制[A];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晓雨;数据中心中自适应绿色控制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陈思佳;非均匀强杂波下的目标检测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李航标;基于数字负载最小能耗的自适应电压调节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王蓉芳;基于协同进化优化和图像先验的分块自适应压缩感知[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王玉着;地形自适应的高精度河网提取及其典型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6 郑威;从孕妇腹壁电信号中提取胎儿心电的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刘娇;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的自适应β约界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8 王胜春;自适应时频分析技术及其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刘亚;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智能自适应重构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10 马国成;车辆自适应巡航跟随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昆鹏;管道实时在线自适应仿真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吕铖杰;串联弹性关节控制与交互刚度辨识[D];浙江大学;2015年

3 王波;两种基于万有引力定律自适应算法[D];渤海大学;2015年

4 韦翔鸿;雷达定量降水估测自适应优化算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5 查志远;自适应范数约束图像正则化重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李威;射频一体式EAS抗干扰研究与设计[D];郑州大学;2015年

7 费强;多功能自适应伪装装置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张宁;图像引导的体外自适应放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9 王帅;基于自适应重启的压缩感知算法[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刘金荣;种子流视觉检测系统自适应标定的软件研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39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839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6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