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语言的意义:一种基于日常生活实存的视角
本文选题:空间语言 + 日常性 ; 参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年01期
【摘要】:在以往以空间作为语言研究对象的过程中,以形态论、符号学或方法论模型为代表的语言学理论一直是建筑学语言研讨的重点,这种惯性思维似乎使我们忘却了真实生活中的“空间语言”。它在与技术和理论指导下的专业语言的博弈中,渐显其本质直观的现象学特征、个体言说的多样性、体验的随时性,以及一种非语言表达的状态。这既是对传统符号学理论“退败”言论的修正,也是回归日常空间实践之必要性的一次摸索。
[Abstract]:In the past, in the process of taking space as the object of language study, linguistic theories, such as morphological theory, semiotics or methodological model, have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the study of architectural language. This kind of habitual thinking seems to make us forget the real life of the "space language." In the game with the professional languag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chnology and theory, it gradually shows its essentially intuitive phenome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diversity of individual speech, the readiness of experience, and a state of non-verbal expression. This is not only a revision of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semiotics, but also a grope about the necessity of returning to the practice of daily space.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分类号】:J02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勇;;继承和创新——俄罗斯符号学理论的历史流变[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张杰;;符号学王国的构建:语言的超越与超越的语言——巴赫金与洛特曼的符号学理论研究[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3 张杰;;符号学王国的构建:语言的超越与超越的语言——巴赫金与洛特曼的符号学理论研究[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徐畅;;从认知视角看皮尔士符号学理论[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周凤岐;;漫谈符号和跨文化交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奕杉;洛特曼文艺符号学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李静;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在广告语翻译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3 杨彦杰;鲍德里亚的符号学理论及其在传播学上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杨简茹;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探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5 吴静;服装符号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D];天津工业大学;2005年
6 黄玉华;从符号学角度看跨文化交际[D];广西大学;2006年
7 张桂荣;罗兰·巴特符号学的文化意蕴[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劲草;符号学视角下的前景化翻译[D];中南大学;2006年
9 徐蕾;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广告中的幽默[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韦夷;服饰之美的符号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50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850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