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大直径高强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预制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6 21:43

  本文选题:预制混凝土柱 +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 ; 参考:《土木工程学报》2017年05期


【摘要】:设计了6个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的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预制混凝土柱,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其中配置的纵筋和箍筋均为500MPa级高强钢筋,受力纵筋直径为25mm和36mm。研究了预制柱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耗能能力以及极限承载力,并分析了轴压比、纵筋直径和配箍形式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达到峰值荷载时,500MPa级纵筋均能受拉屈服;试件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值与试验值之比平均为0.78,具有一定安全度;轴压比为0.50的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而轴压比为0.25的试件,其根部灌浆接缝结合面发生破坏并出现了受力纵筋从套筒中拔出的现象,导致其滞回曲线出现捏拢,耗能能力相对较低;各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为3.80~5.31,极限位移角为1/47~1/33,均具有较高的延性水平;通过附加架立筋并配置复合箍的方式可保证大直径钢筋预制柱的抗震性能,并建议优选本文的配箍形式二。
[Abstract]:Six prefabricated concrete columns with 600mm 脳 600mm reinforced sleeve grouting connections were designed and subjected to low cycle repeated loading tests.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and stirrups are both 500MPa grade high strength steel bars with the diameter of 25mm and 36mm. The failure mode, hysteretic curve, skeleton curve, displacement ductility,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and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prefabricated columns ar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diameter and hoop form on their seismic performance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load reaches the peak value, the tensile yield of the longitudinal steel bar of 500 MPA can be reached, the ratio of the calculated value of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to the test value is 0.78, and the hysteretic curve of the specimen with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of 0.50 is full, and the calculated value of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pecimen is 0.78, and the ratio of axial compression to axial compression is 0.50. However, when the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is 0.25, the joint surface of the grouting joint at the root of the specimen is destroyed and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is pulled out from the sleeve, which leads to its hysteretic curve being squeezed an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relatively low. The displacement ductility coefficient of each specimen is 3.80 ~ 5.31, and the limit displacement angle is 1 / 47 / 1 / 33, which has a high ductility level.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BAJ10B02)
【分类号】:TU35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信君;;高强钢筋的研究及使用现状[J];四川建筑;2009年03期

2 李建华;;高强钢筋性能、经济性分析及推广应用策略[J];建筑经济;2012年02期

3 武春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动 加快推广应用高强钢筋 作为工程获奖的参评条件[J];中国住宅设施;2012年03期

4 ;新疆:发挥区域优势 高强钢筋推广步入“快车道”[J];建筑;2012年22期

5 ;云南:政策标准导引 高强钢筋推广显成效[J];建筑;2012年22期

6 ;河北:强化制度建设 高强钢筋应用扎实推进[J];建筑;2012年22期

7 萧康标;;高强钢筋的探讨及应用[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3年03期

8 宋玉峰;李巍娜;黄丹心;;推广应用高强钢筋的分析与思考[J];广西城镇建设;2013年05期

9 ;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推广应用高强钢筋工作[J];工程建设;2013年05期

10 ;国家两部门联合推广应用高强钢筋[J];江苏建材;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裴智;张维汇;康会亭;李鹏;马向群;张劲;;科学推广应用高强钢筋[A];2009全国建筑钢筋生产、设计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9年

2 李铮;;推动高强钢筋应用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A];2009全国建筑钢筋生产、设计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9年

3 杨忠民;;细晶高强钢筋[A];2009全国建筑钢筋生产、设计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9年

4 徐有邻;;高强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应用技术导则(简介)[A];2009全国建筑钢筋生产、设计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9年

5 阎石;陈鑫;季保建;;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框架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6 卢建峰;蒋永生;陈德文;;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梁刚度的试验研究[A];高强混凝土及其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7 叶献国;章益民;种迅;蒋庆;黄小坤;刘刚;;基于名义拉应力法的预应力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梁裂缝控制方法试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8 王丽娟;张光宇;;配有高强钢筋的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研究与应用[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2006年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国军;刘建新;;高轴压比高强钢筋混凝土足尺框架柱的试验研究[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谭晋鹏;尚志海;;高强钢筋在高层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A];2009全国建筑钢筋生产、设计与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祖林;推广高强钢筋应抓好四个环节[N];中国冶金报;2011年

2 ;高强钢筋推广应用协调组成立[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3 孟宪珩 宋承燕 秋菊;推广应用高强钢筋的意义及存在问题[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4 包斯文;高强钢筋推广应用还有待破题[N];中国冶金报;2011年

5 柳祖林;推广高强钢筋,钢企应做到两个“提高”[N];中国冶金报;2012年

6 刘祥 朱元嵩 张娜;承钢再次担负国家高强钢筋推广重任[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武春丽;高强钢筋龙年挑大梁[N];中国建设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武春丽;加快应用高强钢筋意义重大[N];中国建设报;2012年

9 王芬 武春丽;云南推广高强钢筋打“联动牌”[N];中国建设报;2012年

10 王芬 武春丽;推广高强钢筋亟待政策扶持[N];中国建设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鑫;配有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师长磊;配置HRB600级高强钢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试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刘传正;配置HRB600级高强钢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宋晓程;高强钢筋与高强混凝土锚固性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张克伟;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简支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徐智敏;高强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受火后加固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张杰强;集中荷载作用下的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7 张伟;配高强度等级钢筋的混凝土空间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李敏娜;高强钢筋低温热变形行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9 张未;高强钢筋增强混凝土受弯构件刚度裂缝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戴伟;智能建筑中性能可控的高强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54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854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0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