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饮用水水质生物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5-09 17:14

  本文选题:生物稳定性 + 评价方法 ; 参考:《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饮用水生物稳定性评价对保障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饮用水水质生物稳定性主要评价指标及其传统、新兴测定方法,并对比了不同评价手段的优缺点.传统的水质生物稳定性评价方法操作繁琐、周期长、再现性差,难以准确地反映水质稳定性.流式细胞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水质生物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发展.基于流式细胞术改进的AOC、TCC、ATP评价方法不仅操作简单、快速准确,而且较为经济,有望在水质监测和工程应用中推广.DGGE和焦磷酸测序等新兴分子生物学评价手段可以深入了解水处理及管网输配过程水环境中微生物组成变化,为从根本上探究水质生物稳定性指明了方向.
[Abstract]:The evaluation of drinking water biological stabil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water quality. In this paper, the main evaluation indexes of biological stability of drinking water quality and its tradition, new measuring method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evaluation methods are compared. Traditional water quality biological st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 is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reflect water quality stability because of its complicated operation, long period and poor reproducibility. The application of flow cytome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technology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st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of water quality. The improved TCC-ATP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flow cytometry is not only simple, rapid and accurate, but also economical. It is expected that new molecular biological evaluation methods, such as .DGGE and pyrosequencing, will be widely used in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It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to explore the biological stability of water quality fundamentally.
【作者单位】: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基金】: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7050013) 黑龙江省应用研究项目(GA13C302)
【分类号】:TU991.21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涛;可生物同化有机碳在给水处理单元过程中的变化规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以微滤为核心的饮用水处理技术[J];中国环保产业;2002年07期

2 李朝晖;注意选择饮用水处理用聚丙烯酰胺[J];给水排水;2004年10期

3 杨莹;;域外饮用水处理工艺介绍[J];环境;2007年09期

4 郝晓地;魏丽;仇付国;;未来饮用水处理技术及其工程应用展望[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24期

5 高乃云;;浅议饮用水处理中聚丙烯酰胺的应用现状及潜在危害[J];给水排水;2010年11期

6 徐中惠;;消毒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上的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13年19期

7 杨福才;;饮用水处理的未来趋向[J];公用科技;1998年01期

8 袁波祥,陈莎,杨圣杰;臭氧化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9 张颖,顾平,齐庚申;膜技术应用于饮用水处理的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5期

10 张金萍,李德生;饮用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守真;;未来饮用水处理技术及其工程应用[A];饮水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九届学术年会水利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林禾杰;王祖薇;;西北农村饮用水处理的技术创新与推广[A];全国SBR污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魏桂兰;敖惠;朱玫;周藜;陈依江;;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与影响因素的分析[A];贵州省环境诱变剂学会第二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治学;李福云;;用于饮用水处理的聚铁在生产中现存沉淀现象的研究[A];2013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33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高从X&;;膜技术与饮用水处理[A];2010年膜法市政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超;强志民;;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紫外光降解土菌灵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7 刘卫红;杨常亮;孙s钍,

本文编号:18668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8668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5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