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传统村落古河道与场所叙事耦合机制探索——以柏石崖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09 20:20

  本文选题:传统村落 + 古河道 ; 参考:《现代城市研究》2017年06期


【摘要】:关联耦合法是城市设计的一种研究方法,对于研究传统村落古河道两侧的场所以及整体沿线空间的相互关系具有一定的帮助。在古河道两侧的资源元素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构古河道和场所叙事的关联耦合,探索传统村落凸显"乡愁"文化、独有地域文化特色和建构地方认同感的技术策略和思路。
[Abstract]:The correlation coupling method is a research method of urban design, which is helpful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laces on both sides of the ancient river channel and the whole space along the villag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ource elements on both sides of the ancient river cours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nection coupling between the ancient river channel and the place narr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to highlight the "nostalgia" culture. Unique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identity of the technical strategy and ideas.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南阳理工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题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二代城市融入研究,项目编号:2014-zd-033
【分类号】:TU98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陆邵明;马成;;旧城改造中离散记忆场所的关联耦合策略探究——以海盐县武原镇护城河为例[J];建筑学报;2013年S2期

2 陆邵明;;场所叙事及其对于城市文化特色与认同性建构探索——以上海滨水历史地段更新为例[J];人文地理;2013年03期

3 宋代军;杨贵庆;;“关联耦合法”在城市设计中的运用与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5期

4 张赛,金笠铭;场所的关联耦合——整合城市文脉的重要途径[J];规划师;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乃芳;城市叙事空间理论及其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秀娟;刘素芳;;传统村落古河道与场所叙事耦合机制探索——以柏石崖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7年06期

2 韩乐;张楠;张平;;历史文化街区叙事空间设计方法的美学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17年02期

3 徐争;;城市纪录片对城市变迁的定格式记录及其多样化特征[J];中国电视;2017年03期

4 李宝霞;;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J];中国林业产业;2017年01期

5 肖扬;谢双玉;王晓芳;;基于网络游记的武汉市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感知分析[J];旅游研究;2017年01期

6 俞晓牮;温启常;;基于时间延绵性的沙坡尾改造策略研究[J];中外建筑;2016年12期

7 周维思;黄亚平;谢来荣;;基于“耦合网络化”的可实施性城市设计——以武汉市五里界城镇核心区城市设计为例[J];规划师;2016年09期

8 何韶颖;杨爽;汤众;;传统信仰场所的空间叙事——以潮州古城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6年08期

9 李沁茹;钟香炜;;场所叙事及其对于广府文化特色城市景观建构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年11期

10 韩乐;张楠;王青;;历史城区叙事空间的分析方法与编辑方法研究[J];求索;201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冶;基于预设事件的建筑空间生成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2 郭龙;故事城市[D];中央美术学院;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邵明;;场所叙事:城市文化内涵与特色建构的新模式[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来嘉隆;王树声;;历史地段基于“关联耦合”理论的建筑设计[J];建筑与文化;2012年04期

3 张永和;;空间的实践[J];时代建筑;2012年01期

4 刘家琨;;红色记忆与当下传承[J];世界建筑导报;2011年06期

5 王澍;;一种差异性世界的建造──对城市内生活场所的重建[J];世界建筑导报;2011年06期

6 葛明;;如园记[J];时代建筑;2011年02期

7 薛菊;;丹下健三建筑思想与作品解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0年06期

8 陈洁萍;;仪式与事件——两种身体与地方[J];建筑与文化;2010年09期

9 张艳玲;;建筑·空间·时间·叙事·电影——浅谈建筑与电影中的时空结构及叙事之间的关系[J];华中建筑;2010年04期

10 陆邵明;;当代建筑叙事学的本体建构——叙事视野下的空间特征、方法及其对创新教育的启示[J];建筑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付磊;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D];同济大学;2008年

2 崔宁;重大城市事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玉金;;上海陆域古河道分布及对工程建设影响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2期

2 戴荣良;朱金荣;曹惠宾;;吴淞江古河道地基土液化的评价[J];上海地质;1990年01期

3 张廉钧;河北平原洼淀与古河道的关系及洼淀改造[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4期

4 刘世昊;丰爱平;李平;杜军;胡维芬;;黄河三角洲滨浅海50m以浅埋藏古河道浅析[J];海岸工程;2013年04期

5 于向阳,尹喜霖,闻春晓;黑龙江省亮珠河古河道地下水资源评价[J];勘察科学技术;2003年03期

6 盖儒生;;天津地区第二、第三陆相层古河道的存在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J];铁道勘察;2012年05期

7 董美丽;浅析东平湖区古河道对围堤的影响[J];西部探矿工程;2002年03期

8 吴忱;;华北平原古河道开发利用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3期

9 何启明;兰州东盆地黄河古河道变迁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冯明月;克鲁伦河盆地及其邻区古河道型砂岩铀矿成矿条件分析[J];铀矿地质;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唐诚;周蒂;詹文欢;孙宗勋;林进清;;晚更新世珠江口埋藏古河道沉积过程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刘武生;康世虎;贾立城;史清平;彭聪;;二连基地古河道型铀矿成矿作用研究[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3 马胜中;梁开;陈太浩;;广西钦州湾浅层埋藏古河道沉积特征[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吴婷;末次盛冰期临沂市区段的沂河古河道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刘世昊;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末次盛冰期以来古河道发育特征及演化[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4年

3 周晶;苏州澄湖湖底古河道充填沉积记录与环境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洪鹏;辽东湾浅海油气资源开发区浅埋古河道及其工程地质评价[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1年

5 何慧;巢湖东部古河道遥感信息提取及水系变迁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6 崔建楠;双极化SAR数据在古河道探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67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867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e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