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内填黏土实心结构砖塔振动台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6 07:05

  本文选题:砖石古塔 + 振动台试验 ; 参考:《建筑结构学报》2017年12期


【摘要】:为研究实心结构古塔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及破坏机制,以陕西省西安市兴教寺玄奘塔为原型,设计制作了1∶8比例模型结构,进行了振动台试验。通过输入不同烈度的单向、双向及三向地震波,测试了结构楼层的位移及加速度反应,观测了结构破坏现象,分析了结构的动力特性变化规律,对比了各加载工况下结构各楼层地震反应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设防地震作用下塔体底部楼层首先发生水平开裂与塔身斜向开裂,随着地震烈度的提高,破坏区域随之向上延伸,结构自振频率降低,频响曲线峰值点增多;当地震烈度相同时,不同加载工况下结构的水平反应峰值相差不大,但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竖向加速度反应峰值相差较大;动力放大系数随楼层高度呈"S"形分布,顶层的水平加速度反应最大,中部楼层的竖向地震反应最大。因此,古塔破坏是在水平向与竖向地震共同作用下发生的,结构的底部及中部楼层为抗震的薄弱部位。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dynamic response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solid structure ancient pagoda under earthquake action, the 1:8 scale model structure was designed and made with the Xinjiesi Xuanzang Tower in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as the prototype, and the shaking table test was carried out. By inputting unidirectional, bidirectional and three-direction seismic waves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 the displacement and acceleration responses of the structure floor are measured, the structural failure phenomena are observed, 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ucture ar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response of each floor of the structure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 a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horizontal cracking and oblique cracking occur first in the bottom floor of tower body under earthquake protec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seismic intensity, the damage area extends upward, the natural vibration frequency of the structure decreases, and the peak points of frequency response curve increase. When the seismic intensity is the same, the peak value of horizontal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 is not different, but the peak value of vertical acceleration response under different seismic waves is quite different, and the dynamic magnification factor is distributed in "S" shape with the height of the floor. The horizontal acceleration response of the top floor is the largest, and the vertical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middle floor is the largest. Therefore, the destruction of ancient pagoda occurs under the joint action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earthquakes, and the bottom and middle floors of the structure are the weak parts of earthquake resistance.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8455)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JM5206) 陕西省博士后基金项目
【分类号】:TU9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涛;李升才;;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现状与发展[J];嘉应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蔡新江;田石柱;;振动台试验方法的研究进展[J];结构工程师;2011年S1期

3 余江滔;张远淼;陆洲导;陶磊;;注胶修复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4 郑子龙;郑昕阳;;水运工程水下振动台的应用研究与进展[J];水道港口;2010年03期

5 周颖;张翠强;;地震动选择及输入顺序在振动台试验中的应用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2年06期

6 周惠蒙;吴斌;;振动台混合试验平台的验证性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7 王志军,赖明,常中仁,宋志成;对称变维结构整体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3年02期

8 邹昀,吕西林,卢文胜,钱江;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整体结构振动台试验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4期

9 朱杰江,吕西林,邹昀;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与理论分析的对比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10期

10 周颖;吕西林;卢文胜;;不同结构的振动台试验模型等效设计方法[J];结构工程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江滔;张远淼;陆洲导;陶磊;;注胶修复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12年

2 程绍革;齐娟;;两个模型振动台试验的对比[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3 李凡;董宝;;广州粤财大厦振动台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4 裘宗濂;来晋关;宝志雯;;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5 邓振丹;姜忻良;韩阳;韩宁;;新天津图书馆模型振动台试验设计[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6 唐亮;凌贤长;徐鹏举;苏雷;张效禹;张勇强;;液化场地桩-土地震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数值模拟[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12年

7 纪金豹;张士练;闫维明;马华;;悬吊煤斗结构减震理论与振动台试验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8 朱旭东;吕西林;卢文胜;;证大喜玛拉雅酒店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9 王贵华;刘伟庆;丁勇;戴雅萍;;高层建筑箱形转换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于文;葛学礼;朱立新;李东彬;徐福泉;晋娟茹;;村镇两层空斗砖墙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秦娜;黄土地震工程重点实验室首次大型振动台试验成功[N];甘肃日报;2013年

2 杭州师范大学 陈陶;古塔——现代建筑设计的新思路[N];美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汪强;基于振动台的实时耦联动力试验系统构建及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2 石启印;高耸机场塔台结构风洞及振动台试验研究与应用[D];东南大学;2005年

3 吴薪柳;桩—土—复杂结构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及桩—土相关参数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4 杨书燕;特殊地形上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田学民;结构非线性随机地震反应与滤波的理论研究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志煌;某超限高层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设计简化探讨[D];广州大学;2015年

2 张淑娴;粗料石砌体房屋振动台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王磊;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动力反应的比较分析[D];苏州科技学院;2013年

4 杨鹏飞;基于振动台试验的地震区夹层边坡支挡结构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梁志豪;长周期地震反应谱振动台试验验证及数值模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暴印铜;三参量控制振动台子结构试验方法及TLD减振效果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蒋玉敏;框架—核心筒结构与地基基础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8 苟欣;村镇建筑复合隔震技术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9 寇宇平;电磁式振动台土动力试验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6年

10 刘静;中国古代多层大木作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95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895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e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