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基于三维实景重构的挖掘机动态模拟试验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8 13:53

  本文选题:预处理 + 相机标定 ; 参考:《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工程机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占比30%的便是液压挖掘机。然而,我国液压挖掘机研发基础还相对薄弱,主要动力部件依赖进口,部分核心技术开发“受制于人”。为自主研发出性能更优的液压挖掘机,我国各大挖掘机厂商投入了大量研究。可是,若对液压挖掘机的设计与优化全部采用实车试验的方式,可能会造成研发周期长、成本高和效率低等问题。基于液压加载实验台搭建的挖掘机动态模拟试验系统可承担部分实车试验的工作,将部分研发工作引入到实验室内进行,减少实车试验的风险与成本,并避免实车试验的部分局限性,有效提高研发的效率,缩短研发周期。本文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液压挖掘机的研发实践中,开发了基于“虚实融合”的挖掘机作业过程的动态模拟系统。其中的“虚实融合”主要包括虚拟场景与真实现场作业环境的融合;操作者面向虚拟环境完成挖掘作业循环时,先导手柄的操纵与工作装置各油缸压力数据同步播放的融合。为保证能够真实复现挖掘机的作业过程,论文在采集挖掘机现场作业时动臂大腔和小腔、斗杆大腔和小腔、铲斗大腔和小腔、液压泵及各先导阀等的压力数据的同时,基于RGBD传感器,通过点云的获取、下采样、滤波、配准拼接以及三维重构,完成了基于挖掘机实际作业现场环境的三维重建。同时,为了保证模拟系统中挖掘机现场实测压力数据的正常加载,论文采用对各项压力数据的特征进行分析的方法,将挖掘机的作业过程分为下放、挖掘土壤、提升铲斗及回转、卸载土壤和返回五个阶段,通过虚拟环境中挖掘机的运动信息提示,实现了先导操纵与工作载荷播放的匹配。论文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采用RGBD传感器Kinect 2.0对液压挖掘机实车作业时的三维场景信息进行采集,并以点云数据格式进行存储。设计了三面标定靶标,对Kinect相机进行了外标定处理;2.针对Kinect获取的点云数据存在冗余及噪声信息,采用体素网格滤波器对点云进行下采样,并利用平均距离法以及近邻传播法对点云中存在的离群点及离群点簇分别进行滤波处理。另外,采用改进的双边滤波算法对混在真实点云中的噪点进行“保边去噪”处理;3.通过曲率、欧氏距离以及夹角特征等约束选取基于多视角的多幅点云的初始配准匹配点对,采用四元素法对其进行求解,完成了点云的初始配准。通过修改ICP算法中最近点的求取方式,定义两个点云之间的距离,并对其设定相应的阈值,改进了传统的ICP算法,完成了基于多视角的点云的精确配准拼接;4.对基于传统的逐点插入法进行Delaunay三角剖分的曲面重建算法中比较耗时的点定位问题及非Delaunay三角形的确定问题提出了优化的解决方案,对拼接完成的点云进行曲面重建,完成了基于液压挖掘机真实作业环境的虚拟场景建模;5.通过对由挖掘机实车作业实验采集到的各压力信号数据的特征进行分析,反向判别了挖掘机作业的各个阶段,分析并得出了挖掘机作业的先导控制时序图;建立了挖掘机工作装置的运动学模型,并基于粒子系统对虚拟场景中作业区域的地面进行了物理建模,实现了虚拟场景中挖方和倒土的真实效果;最后,通过在虚拟场景中设置直观的操纵提示,操作手在试验台操纵先导手柄成功完成了挖掘机工作装置一个作业循环的压力加载。
[Abstract]:A dynamic simulation system based on " virtual reality fusion "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 By modifying the nearest point in the ICP algorithm ,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point clouds is defined , and the corresponding threshold value is set , and the virtual scene modeling based on the real working environment of the hydraulic excavator is completed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621;TP39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新合;宋志真;;改进的点云精确匹配技术[J];装备制造技术;2008年03期

2 叶爱芬;龚声蓉;王朝晖;刘纯平;;基于随机分布估计的点云密度提取[J];计算机工程;2009年04期

3 梁新合;梁晋;郭成;曹巨明;;法向约束的多幅点云数据融合算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4 孟凡文;吴禄慎;;用继承与优化算法精密拼接无序点云[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4期

5 李海亮;邓非;李刚;;摄影测量激光点云空洞修补[J];测绘科学;2010年05期

6 张晶;杨云生;丰少伟;;基于点云法矢变化的点云简化方法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年12期

7 李晓久;景晓宁;;基于非接触式测量的人体点云简化方法[J];纺织学报;2012年07期

8 高恩阳;郑昊鸿;;点云数据滤波方法综述[J];科技资讯;2012年33期

9 范然;金小刚;;大规模点云选择及精简[J];图学学报;2013年03期

10 李伟;李旭东;赵慧洁;张颖;;基于姿态标准化的线特征点云提取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涛;韦群;杨海龙;;基于图像的点云生成和预处理[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蔡来良;李儒;;点云数据处理算法与实现初步研究[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年

3 马国庆;陶萍萍;杨周旺;;点云空间曲线的微分信息计算及匹配方法[A];第四届全国几何设计与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江倩殷;刘忠途;李熙莹;;一种有效的点云精简算法[A];第十五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解辉;张爱武;孟宪刚;;机载激光点云快速绘制方法[A];第二十五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2年

6 李凯;张爱武;;基于激光点云的粮仓储粮数量测量方法[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7 朱晓强;余烨;刘晓平;袁晓辉;Bill P.Buckles;;基于航拍图像和LiDAR点云的城市道路提取[A];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刘虎;;基于线性八叉树的点云简化与特征提取研究[A];促进科技经济结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蚌埠市科协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李滨;王佳;;基于点云的建筑测绘信息提取[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年

10 杨雪春;;反求工程建模中点云切片技术研究[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八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曹裕华 高化猛 江鸿宾;激光点云 亦真亦幻[N];解放军报;2013年

2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先林;四维远见的装备创新[N];中国测绘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检贵;融合点云与高分辨率影像的城区道路提取与表面重建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刘涌;基于连续序列自动快速拼接的全方位三维测量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赖祖龙;基于LiDAR点云与影像的海岸线提取和地物分类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4 王瑞岩;计算机视觉中相机标定及点云配准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段敏燕;机载激光雷达点云电力线三维重建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6 李艳红;车载移动测量系统数据配准与分类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7 崔婷婷;结合车载点云和全景影像的建筑物立面重建[D];武汉大学;2015年

8 韩峰;基于点云信息的既有铁路状态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金龙存;3D点云复杂曲面重构关键算法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10 李扬彦;基于点云的三维重建与形变事件分析[D];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硕然;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的点云三维网格重构[D];河北大学;2015年

2 杨红粉;频域技术应用于点云配准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3 段红娟;点云图像交互式曲线骨架提取技术及其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张永恒;散乱点云数据配准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吴爱;面向特征拟合的点云简化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薛广顺;基于立体视觉的牛体点云获取方法研究与实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7 胡诚;精度约束下地表LiDAR点云抽稀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余明;三维离散点云数据处理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陈星宇;基于三维彩色点云的地形分类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朱东方;基于复杂拓扑结构点云的曲线拟合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06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906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9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