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非垂直入射地震波作用下场地反应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8 18:00

  本文选题:非垂直入射地震波 + 能量分配 ; 参考:《西安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以往场地反应研究中,一般将来自基岩的地震波假设为垂直向上传播的体波,然后根据这一假设开展地震响应研究工作。然而,伴随着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场地反应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发现当震源距离场地比较近时,地震波并不是垂直向上传播的,而是以某一角度倾斜向上传播的。因此,开展非垂直入射地震波作用下场地反应的研究更符合实际。为了寻求一种非垂直入射地震波作用下的场地反应的理论计算方法,以基岩表面单覆盖土层地震反应为研究对象,将覆盖土层视为水平无限大粘弹性介质,根据地震学原理,首先推导得到基岩界面和自由表面处地震反射波、透射波与入射波的振幅关系;然后,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特性,研究非垂直入射地震波到达同一观测点的传播路径的特点,据此计算地震波的到达时间及其地震动;最后,借鉴土体动力反应分析中的剪切层法,研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特性,得到阻尼比与地震动之间的关系。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应用叠加原理求得地面地震动时程。通过理论模型和工程实例验算表明,本文提出计算方法具有计算效率高、精度高和可靠性好的优势,克服了常规数值计算结果误差大、稳定性差等不足,并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分析场地反应的传统方法往往只研究地震波垂直入射时的情形,本文根据地震学原理及地震波的传播特性提出一种比传统方法更先进的新方法,可以用于研究非垂直入射地震波作用下的场地反应,从而得到场地反应的理论解。(2)通过理论模型及工程实例验证本文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并将其推广用于计算体波作用时场地反应分析,亦可将该方法应用到多层场地的反应分析当中。(3)本文研究方法的优点是不受土层厚度限制,适应性较强,为了克服常规数值计算结果误差大的缺陷,避免采用数值方法对全部波场的计算,无需处理边界问题,无条件稳定,其计算精度不受网络形状和大小的控制,地震波大角度入射时仍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操作简单方便,可靠性好,计算精度高,易于应用到工程之中。(4)本文重点分析了入射角对场地反应的影响,地震动入射角不同,产生的位移时程不同。当入射角发生变化时,不同类型入射波的位移峰值变化规律存在明显差异;入射角不同,导致地震动能量重新分配,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波动强度减小,波动持续时间缩短,表现出尾振衰减现象:入射角不同将影响首波抵达时间,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抵达分界面相位时差增大,层内传播路径的距离增长,传播时间延长,导致抵达计算点的首波发生时间推迟现象。另外,阻尼比不同,产生的地震动强度也不同,阻尼比越大,位移衰减越严重。(5)输入真实地震波时,由于不同地震波的频谱特性有所差别,从而引起计算点的峰值加速度有所不同,表明在一般工程抗震设计中,将入射地震波简化为竖直向上入射的体波与实际不符,有必要研究地震波斜入射的影响。
[Abstract]:In the past , the seismic wave from bedrock is assumed to be vertical upward propagation , and then seismic response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is assumption . ( 3 ) The advantages of the method are not limited by the thickness of the soil layer and strong adaptability .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efects of large error of the conventional numerical calculation , the numerical method is not required to calculate the total wave field .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4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笃国;赵成刚;;地震波斜入射时二维成层介质自由场求解的等效线性化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16年03期

2 陈立;张燎军;;基于黏弹性边界的地震波斜入射方法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5年01期

3 范留明;赵钦;刘云贺;;倾斜入射地震波作用下成层场地动力反应的界面子波算法[J];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04期

4 张建经;朱传彬;张明;姚书灵;;地震波入射角对盆地地震反应影响的数值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S1期

5 谷音;江梦霞;卓卫东;陈红媛;;考虑地震波斜入射下河谷地形的大跨桥梁动力反应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6 陈雷;陈清军;;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非线性场地的行波效应分析[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7 赵密;杜修力;刘晶波;韩强;;P-SV波斜入射时成层半空间自由场的时域算法[J];地震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8 黄博;凌道盛;丁浩;汪清静;袁江宏;;斜入射地震波在土体中产生的动应力路径及试验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9 焦红波;王慧;;地震波入射角对输水隧洞地震响应的影响[J];人民黄河;2012年08期

10 徐海滨;杜修力;赵密;王进廷;;地震波斜入射对高拱坝地震反应的影响[J];水力发电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兆营;倾斜入射条件下土石坝最不利地震动输入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7年



本文编号:1906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906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1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