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保护的空间规划与文化价值重构
本文选题:乡土性 + 空间肌理 ; 参考:《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摘要】:在当下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中,传统村落社会的乡土性特征渐趋式微,重建村落社会应秉承新的价值视角和行动取向。村落形态的空间变迁伴随文化价值的嬗变,经历了传统文化的伦理价值、民族/国家的符号价值、城市文明的现代价值三个阶段。传统村落的空间意义反映的是乡土文化中的风水和伦理价值,是家族伦理的空间投射,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村落规划秉承的是以城市文明为基础的现代性架构,彰显的是功能、权力、财富和现代化等理念。面对"城市规划下乡"的村落重建规划,我们有必要基于传统村落空间形成的人文历史价值来规划村落的空间肌理,实现村落空间的意义再生产,从而达到重构村落乡土性的目标。
[Abstract]:In the current tide of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society are gradually declining,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village society should follow the new value perspective and action orientation. With the change of cultural value, the spatial change of village form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the ethical valu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symbolic value of nation / country, and the modern value of urban civilization. The spatial significance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reflects the geomantic and ethical values in the local culture and the spatial projection of the family ethics, while the village plann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ountryside inherits the modern structure based on the urban civilization. The concepts of function, power, wealth and modernization are highlighted. In the face of the village re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urban planning and going to the countryside",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plan the texture of the village space based on the humanistic and historical value formed by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space, so as to realize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village spac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re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nature of the village.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分类号】:K878;TU982.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朱珏;;城市化进程中村落空间变迁的二维考量——时间与空间[J];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12期
2 房艳刚;梅林;刘继生;胡亚娟;韩默然;;近30年冀鲁豫农业村落民宅景观演化过程与机理[J];地理研究;2012年02期
3 刘明基;;中国徽州的古民宅和村落——兼与安东地区的比较[J];徽学;2006年00期
4 王军奎;余敏;;村落景观格局规划原则探析[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傅慧平;;人类学视角下的祠堂重建——以江西某村落为个例[J];新余高专学报;2009年02期
6 马航;;中国传统村落的延续与演变——传统聚落规划的再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1期
7 肖文评;王濯巾;;河源地区传统村落建筑与社会变迁——以仙塘潘家围为例[J];农业考古;2011年04期
8 于洋;雷振东;;“灾难斑块”型村落灾后重建的适宜规划途径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立敏;村落系统可持续发展及其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吕红医;中国村落形态的可持续性模式及实验性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3 杨锋梅;基于保护与利用视角的山西传统村落空间结构及价值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4 张鸽娟;陕南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传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菁;元阳世界文化遗产区旅游型村落控制性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关格格;黔东南侗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调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柴斌;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的青海省兔尔干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孙晓曦;基于宗族结构的传统村落肌理演化及整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徐会;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南京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5年
6 刘圣臣;传统村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保护与发展途径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7 董文静;重庆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动态监测指标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方赞山;海南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布局[D];海南大学;2016年
9 赵璐;京郊传统村落建筑再生利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10 华梦熙;中意世界文化遗产村落物质空间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31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931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