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半刚性对输电塔风致响应的影响
本文选题:输电塔 + 风致响应 ; 参考:《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年06期
【摘要】:为研究钢构件节点的半刚性特性对输电塔风致响应的影响,提出考虑节点半刚性连接的输电塔有限元建模方法,计算分析半刚性对自振特性和风致响应的影响,给出半刚性节点的量化指标并对一些典型节点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节点转动刚度对输电塔的振型频率、位移和轴力的影响较小,而对弯矩和扭矩的影响较大;当节点转动刚度增大至接近刚接时,主材的弯曲应力占总应力的10%~25%,说明该部分应力对杆件的强度和稳定有较大的影响;给出半刚性节点的量化指标,并对常见的具有不同转动刚度的节点进行评估,发现其均属半刚性连接范畴,因此在对输电塔进行有限元建模时应考虑节点半刚性连接的影响.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semi-rigid characteristics of steel members on the wind-induced response of transmission towers, a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towers with semi-rigid connections is proposed, and the effect of semi-rigidity on the natural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wind-induced responses is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The quantitative index of semi-rigid joints is given and some typical nodes a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dal rotational stiffness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mode frequency, displacement and axial force of the transmission tower, but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moment and torque of the transmission tower, and when the rotational stiffness of the node increases to close to the rigid connection, The bending stress of the main material accounts for 10% of the total stress, which shows that the partial stress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trength and stability of the member, gives the quantitative index of the semi-rigid joint, and evaluates the common joints with different rotational stiffness. It is found that all of them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semi-rigid connections, so the effect of semi-rigid connection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of transmission tower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8425)
【分类号】:TU311.3;TU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爱强;吴海洋;邹良浩;梁枢果;熊铁华;;高压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动力特性计算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2 李宏男;白海峰;;输电塔线体系的风(雨)致振动响应与稳定性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3 何敏娟;闫祥梅;张益国;马人乐;;两相邻输电塔的同步环境脉动实测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9年11期
4 侯景鹏;陈加宝;雷俊方;;输电塔线体系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J];中国电力;2012年11期
5 赵威;陈俊旗;王伟;;输电塔三维精确有限元模型[J];自然灾害学报;2010年06期
6 晏致涛;刘操兰;李正良;汪之松;;输电塔-线体系覆冰作用非线性分析[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0年01期
7 闫祥梅;何敏娟;李广慧;;输电塔-线体系动力响应影响参数分析[J];河南科学;2010年05期
8 王小波;;土-输电塔-线体系在地震动差动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J];工业建筑;2012年S1期
9 滑帅;;广东岩溶区某输电塔桩基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J];中国岩溶;2014年01期
10 黄斌,唐家祥;大跨越输电塔的风振响应[J];力学与实践;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俊旗;王伟;;输电塔线体系覆冰作用分析[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王雷;刘海卿;;输电塔线耦联体系的自振特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李宏男;王苏岩;王前信;;水平与摇摆地震动作用下大跨越输电塔体系的反应分析[A];全国索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1年
4 赵滇生;严慧;刘彦军;张明山;;输电塔架的非线性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A];第八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5 邹良浩;梁枢果;韩银全;赵林;谢强;;输电塔-线体系动力特性的理论与试验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张爱林;陆瑶;;拉索加固输电塔架的极限承载力分析[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黎;尹鹏;;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风振控制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8年
8 田利;李宏男;侯和涛;;SMART-I台阵多维多点地震激励下输电塔线体系响应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卓越;浙江大猫山岛输电塔创下多项新高[N];中华建筑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肖端;基于性能的输电塔线体系风灾易损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戴金松;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地震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潘磊;雷暴冲击风风场中输电塔的风振响应及输电线路风偏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姚旦;山丘地形风场特性及对输电塔的风荷载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45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945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