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传统场镇的“补

发布时间:2018-05-31 08:15

  本文选题:传统场镇 + 风貌恢复 ; 参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摘要】:"补丁"式保护主要是指在历史街区风貌的修复过程中,尽量保持传统场镇风貌的原状,只对建筑或街区中已经损坏的部分进行适当修复的保护理念。重庆市潼南双江镇正街风貌恢复正是采用了补丁式的保护方案,其中所体现的对传统场镇风貌恢复的理念与技术,对于探索"补丁"式保护理念之于中国传统场镇风貌恢复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补丁"式保护理念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传统场镇中的历史痕迹,确保场镇风貌的真实性和历史性,有利于发挥传统场镇的"历史博物馆"效应,也为传统场镇的生存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Abstract]:"patched" protection mainly refers to the idea of maintaining the original style of traditional town and town in the process of restoration of historical district's style and features, and only carrying out proper restoration to the damaged parts of the building or block. Chongqing Tongnan Shuangjiang Town, the restoration of the main street is the use of patch-type protection scheme, which embodies the traditional town of the concept and technology of the restoration of style and features, I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patching protection concept in the resto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town style. " The patched concept of protection can preserve the historical traces in the traditional town to the maximum extent,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and history of the style and features of the town, and help to bring into play the "historical museum" effect of the traditional town. It also opens up a new way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town.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基金】: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展示设计创新性案例库”(2015QTLXXM09)
【分类号】:TU984.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全文;历史建筑再利用之理论与实践[J];城市建筑;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倜;;传统场镇的“补丁”式保护——以重庆潼南双江古镇保护方案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2 杨宇峤;霍小平;鱼晓惠;;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以柏林地区两座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3 张倩;;历史建筑遗产的重生[J];华中建筑;2011年04期

4 张慧;陈卓;;浅谈南京高校民国建筑的保护[J];山西建筑;2010年08期

5 李红艳;;对我国历史建筑保护与再生问题的思考[J];华中建筑;2008年04期

6 邹青;;关于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原真性原则”的理论探讨[J];南方建筑;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大凤;张昌贵;薛君艳;杨狄荣;;三个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比较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张明;;浅析历史街区的开发和保护[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3 陈铁夫;弓箭;;中小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探索——以江山市市心街历史街区为例[J];城市建筑;2011年02期

4 肖泳;申亚;黄瑶;;山地特色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探析[J];建筑创作;2011年11期

5 彭恺;周均清;;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历史街区复兴[J];城市问题;2012年11期

6 陈楠;王勇军;;历史街区的可持续保护与更新——以铁井栏历史街区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7 郭超;;瑞士卢塞恩古街区保护的启示[J];北京规划建设;2013年03期

8 李孟波;;生物遗传法则:一种历史街区保护的新视角——以张家口市堡子里街区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年03期

9 黄蓓,阮仪三;周庄市河街区保护规划[J];城市规划;1987年04期

10 顾晓伟,祝波;历史街区的保护[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莉;;西安鼓楼街区保护与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康新宇;;小城镇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与复兴——以东莞市石龙镇中山路历史街区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和平;严爱琼;;历史街区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方法[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扬;;历史地区保护与复兴过程中的居民参与——以永州柳子街区保护更新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5 黄大树;;历史文化名城古街区的保护 临海紫阳古街区的保护为例[A];中国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白宁;;刍议西安市传统街区保护的法规、经济基础及组织实施[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黄浩;;景德镇三闾庙古街区保护与修复[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代阳;徐苏宁;;历史街区改造的美学解读[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黄大树;;历史文化名城古街区的保护 临海紫阳古街区的保护为例[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文件[C];2008年

10 边克克;游小文;;历史街区改造中的活力延续[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丁;发展旅游业促进城市历史街区的风貌保护[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理事 赵中枢;街区保护:重在认识 贵在细节[N];中国文化报;2014年

3 周广宇;平江历史街区获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N];中国旅游报;2006年

4 记者 张甜甜;平江历史街区获遗产保护荣誉奖[N];苏州日报;2006年

5 记者 章映;历史街区规划 听听你的主意[N];温州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章映;传承历史文化,还是繁荣现代商业?[N];温州日报;2008年

7 王伟英;看日本如何保护历史街区[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顾巍钟 王宏伟;既要保护老街区 也要善待老街坊[N];新华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顾巍钟;老街区改造:不赚钱可以,搞砸了不行[N];新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邱骏;五巷——涵西街区:依依稻河水 袅袅两岸商[N];泰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明欣;经营城市历史街区[D];同济大学;2007年

2 郑利军;历史街区的动态保护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刘敏;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价值评价与文化生态保护更新[D];重庆大学;2004年

4 贺耀萱;建筑更新领域学术研究发展历程及其前景探析[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君;青岛中山路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邓慧;历史街区商业化进程中的体验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曹苇;西安鼓楼历史街区更新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4 刘军华;历史街区的可持续性更新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朱文龙;西安老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6 王耀兴;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利用探索[D];重庆大学;2007年

7 薛姣;传统居住街区公共设施的更新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8 姜建涛;历史街区形象延续的优化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9 张志颖;沈阳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董义雷;合肥市城隍庙片区历史演变及发展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58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958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9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