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黄淮海平原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1 11:43

  本文选题:农村居民点 + 空间布局 ; 参考:《资源科学》2017年07期


【摘要】:科学划分农村居民点类型,深入挖掘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的差异性,是农村居民点差异化管控的基础,有助于乡村转型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本文以黄淮海平原为例,基于遥感解译获取了农村居民点空间数据,采用空间叠加的方法,从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形态和分布三个方面划分了2015年农村居民点的类型,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规模、形态和分布组合下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用地变化等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2015年黄淮海平原农村居民点可划分为12种类型,并以小斑块较规整高密度、小斑块较规整中密度和中斑块不规整低密度三种类型为主。(2)相比于黄河以南地区,黄淮海平原黄河以北的县域内农村居民点斑块规模较大、密度较低。(3)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和密度对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的影响较大。在小而密集的分布状态下,农村居民点用地较为粗放;在大而疏的分布状态下,农村居民点用地较为集约。(4)农村居民点数量增加较多的县域,多为小斑块类型;而农村居民点数量呈减少趋势的县域,多为中大斑块与中低密度的组合类型。(5)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和形状与农村居民点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形状不规整和小斑块组合类型的农村居民点面积增加较为显著,而形状较规整和小斑块组合类型的农村居民点是面积减少的主体。
[Abstract]:It is the basis of rural residential differentiation and control to divide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scientifically and dig into th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t is helpful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Taking the Huang-Huai-Hai Plain as an example, the spatial data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are obtained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The types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2015 ar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scale, form and distrib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patial superposition. The difference of intensive utilization level, land use change and so on under different scale, form and distribution combination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2 types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the Huang-Huai-Hai Plain in 2015, and the three main types were small patches with higher density, small patches with regular middle density and middle patches with irregular low densities) than those in the south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scale and density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the county area north of the Yellow River in Huang-Huai-Hai Plain are larger, and the density is lower. 3) the scale and density of rural settlement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er capita rural residential area. In the small and dense distribution state,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s extensive, in the large and sparse distribution,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s more intensive. In the county where the number of rural settlements is decrea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ze and shape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and the change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is close. The rural residential area of irregular shape and small patch combination typ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rural residential area of irregular shape and small patch combination type was the main body of area reduc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课题(2014-05-ZD-001)
【分类号】:TU98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鄂施璇;雷国平;宋戈;;松嫩平原粮食主产区农村居民点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18期

2 任国平;刘黎明;付永虎;袁承程;宋志军;;都市郊区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02期

3 姜广辉;何新;马雯秋;王明珠;张瑞娟;;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分区[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13期

4 李红波;张小林;吴启焰;王亚华;;发达地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特征与机理研究——以苏南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4期

5 乔陆印;刘彦随;杨忍;;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类型及调控策略[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7期

6 张瑞娟;姜广辉;王明珠;马雯秋;何新;;基于多维特征组合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分类[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4期

7 SONG Wei;CHEN Baiming;ZHANG Ying;;Land Use Regionaliza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China[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3年04期

8 焦贝贝;石培基;刘春芳;陈莉;刘海猛;;黄土高原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研究——以兰州市七里河区为例[J];资源科学;2013年08期

9 邹利林;王占岐;王建英;;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与优化[J];中国土地科学;2012年09期

10 马晓冬;李全林;沈一;;江苏省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异及地域类型[J];地理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少春;环洱海地区乡村聚落系统的演变与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2 谭雪兰;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秋虎;王石语;过振;蔡德芳;李兵斌;;镜面瑕疵对激光光束质量的影响[J];应用光学;2017年04期

2 白忠臣;黄兆岭;郝礼才;陆安江;秦水介;;近场显微成像法识别高功率激光镜片薄膜内部缺陷[J];中国激光;2017年01期

3 姜岩秀;巴音贺希格;赵旭龙;杨硕;吴娜;;自由电子激光器用极紫外波段平面变栅距光栅[J];光学精密工程;2015年08期

4 尤科伟;张艳丽;张雪洁;张军勇;朱健强;;光学元件表面缺陷相对位置分布对近场光束质量的影响[J];中国激光;2015年03期

5 孙晓艳;雷泽民;卢兴强;范滇元;;表面颗粒污染物诱导薄光学元件初始损伤的机理[J];物理学报;2014年13期

6 焦兆阳;张艳丽;张军勇;朱健强;;终端靶场中相位畸变对近场光束质量的影响[J];中国激光;2014年05期

7 陈雪琼;蒲继雄;;克尔介质表面缺陷对高斯-谢尔模型光束的调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年01期

8 陶汝茂;司磊;马阎星;周朴;刘泽金;;截断部分相干双曲余弦高斯光束在非Kolmogorov湍流中的传输[J];中国激光;2013年05期

9 陈惟肖;李大伟;刘晓凤;刘文文;方周;张蕾;;基频反射膜元件表面等离子体烧蚀对传输光束畸变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3年03期

10 陈雪琼;陈子阳;蒲继雄;朱健强;张国文;;平顶光束经表面有缺陷的厚非线性介质后的光强分布[J];物理学报;2013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雪兰;刘卓;贺艳华;谭洁;张炎思;周国华;;江南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地域分异特征及类型划分——以长沙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5年11期

2 鄂施璇;雷国平;宋戈;;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5年10期

3 姜广辉;何新;马雯秋;王明珠;张瑞娟;;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分区[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13期

4 邹琳;曾刚;曹贤忠;陈思雨;;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联系网络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5年06期

5 胡美娟;李在军;侯国林;李涛;;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空间格局及其多尺度特征[J];经济地理;2015年06期

6 李红波;张小林;吴启焰;王亚华;;发达地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特征与机理研究——以苏南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4期

7 杜国明;刘彦随;;黑龙江省垦区居民点体系优化分析——以建三江管理局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5年04期

8 乔陆印;刘彦随;杨忍;;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类型及调控策略[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7期

9 张瑞娟;姜广辉;王明珠;马雯秋;何新;;基于多维特征组合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分类[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4期

10 刘彦随;;土地综合研究与土地资源工程[J];资源科学;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健;基于CA的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郑新奇;基于GIS的城镇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涛;;皖西地区新农村居民点建设的思考[J];安徽建筑;2012年05期

2 秦志杰;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点规划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建筑学报;1964年03期

3 孟钧,刘国葵,林秉公;徐州地区新农村居民点规划与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建筑学报;1983年01期

4 孙宇杰;瞿忠琼;蔡筱;;南京市农村居民点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5 关小克;张凤荣;赵婷婷;方磊;朱泰峰;;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及整理模式探讨[J];小城镇建设;2010年07期

6 张强;;关于农村居民点布局模式的思考——以长株潭绿心地区为例[J];中外建筑;2012年07期

7 李福能;;大型城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科技创业家;2013年13期

8 查家德 ,高承增 ,谢若松;朝鲜农村居民点规划设计[J];建筑学报;1978年03期

9 龚达麟;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集中与分散问题[J];建筑学报;1983年10期

10 张玉竹;;怎样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从太湖地区农村居民点规划看环境因素的重要性[J];农业工程;198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来璐;李世峰;南国良;谭建欣;程昊;;山地经济条件下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探讨——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蔡准;朱忠东;;新农村居民点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蔡准;朱忠东;;新农村居民点布局及规划方法研究[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4 廖兴勇;王周辉;周佳松;;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及措施研究[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悦;乐亚良;黄锦峰;彭敏;;农村居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6 谢磊;;当前农村居民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7 黄宏亮;;有序建造农民新居 倾力塑造农村新貌——关于农村居民点建设的调查与思考[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8 孙其伟;;农村居民点整理对策与措施探讨[A];“土地整理与城市化”研究文集[C];2003年

9 朱凤凯;张凤荣;;都市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郭珍洁;郑新奇;杨玲莉;;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模式探讨[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孝平;新农村居民点布点规划通过评审[N];芜湖日报;2010年

2 记者 汤小俊;全国政协委员谢德体建议治治农村居民点无序扩张[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3 尹明;构建农村居住新格局[N];中国建设报;2003年

4 程伟虹;农村居民点规划控源截污近尾声[N];江阴日报;2011年

5 通讯员 相玉梅;灌南加强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管理[N];连云港日报;2011年

6 郑力;泽普加快农村居民点建设步伐[N];中国建设报;2002年

7 王军 滕庆海;句容八成农村居民点通上客运班车[N];镇江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彭泺;城镇化建设中应做到三个坚持[N];中国建设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叶春风 秦洁;“要为农民建房搞好规划服务”[N];联合日报;2007年

10 秦路;地大教授提出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模式[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敬峰;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谭雪兰;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佰林;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与空间分异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4 苏高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李君;农户居住空间演变及区位选择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曹银贵;典型矿农城复合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化与管理对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倩;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丹杰;豫北平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时机时序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覃瑜;市域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与模式选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陈莉;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康秀梅;陕西省农村居民点建设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肖君;基于宜居评价的农村居民点潜力释放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兵;基于利益主体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决策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8 李盼盼;基于农民视角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张旭;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模式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管伟;丘陵山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其整理模式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64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964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9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