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磁流变阻尼结构的PID控制算法优化研究
本文选题:磁流变阻尼器 + PID控制 ; 参考:《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磁流变阻尼器(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Dampers,简称MRFD)具有性能稳定、易于控制、响应速度快且出力大等优点,是一种在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拥有广阔前景的新型减震装置。PID控制算法是振动控制中常用的控制算法,但PID控制缺乏自我调节能力,这也降低了其控制效果,因此研究基于磁流变阻尼结构的PID控制算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过程,PID控制算法的优化以及阻尼器在建筑中的优化布置三个方面,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从阻尼器的材料、尺寸、磁路三个方面介绍本课题组自主研制的最大行程320mm、最大出力为20kN的剪切阀式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过程。对阻尼器进行力学性能测试,获得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与加载幅值、频率及电流的关系,确定阻尼器的力学性能参数。(2)提出采用神经网络对PID控制进行优化改进的策略和采用模糊控制优化PID控制的策略,优化后的PID算法可根据地震加速度和结构自身的状态对其控制参数进行实时的调节,提升PID算法的振动控制效果。(3)将本文提出的神经网络优化PID控制、模糊控制优化PID控制与传统PID控制三种算法进行对比。三种控制算法用于某安装有磁流变阻尼器的九层框架结构的仿真分析中,仿真结果表明:在结构位移的控制效果上,神经网络优化PID控制和模糊控制优化PID控制均比传统PID控制算法有明显提升;在结构加速度的控制效果上,神经网络优化PID控制的提升更加明显。(4)为提高磁流变阻尼结构的经济性,改进了振型组合的性能指标的阻尼器优化布置方案,并与性能指标增量法确定的优化布置方案进行对比,仿真实验表明:对于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的控制上,改进振型组合的性能指标法优化效果均优于性能指标增量法,该性能指标切实有效。
[Abstract]: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dampers (MRFD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stable performance, easy control, fast response speed and large force. Pid control algorithm is a new kind of vibration absorber with broad prospect in the vibration control of building structure. It is a commonly used control algorithm in vibration control. However, the PID control lacks the ability of self-regulation, which also reduces its control effect.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PID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Mr damping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process of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is studied. The optimization of pid control algorithm and the optimal layout of damper in building are studied.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material and size of the damper,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shear valve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with maximum stroke of 320mm and maximum force of 20kN developed by our group from three aspects of magnetic circui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damper are tes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amping force and the loading amplitude, frequency and current of the Mr damper is obtained. Determining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damper. (2) the strategy of optimizing and improving PID control by neural network and the strategy of optimizing PID control by fuzzy control are put forward. The optimized PID algorithm can adjust the control parameters in real time according to the seismic acceleration and the state of the structure itself, and improve the vibration control effect of the PID algorithm. (3) the neural network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PID control. Three algorithms of fuzzy control optimization PID control and traditional PID control are compared. Three control algorithms are applied to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of a nine-story frame structure with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 effect of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structure is obtained. Neural network optimal PID control and fuzzy control optimal PID control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an the traditional PID control algorith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nomy of magnetorheological damping structure, the optimal layout scheme of damper for the performance index of modal combination is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optimal layout scheme determined by the incre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metho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mode combination performance index method is superior to the performance index increment method in the control of displacement and acceleration of the structure. The performance index is effective.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3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伟,胡海岩;基于多级磁流变阻尼器的操纵面振动半主动抑制——阻尼器设计与试验建模[J];振动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2 王昊;胡海岩;;磁流变阻尼器的模糊逼近[J];振动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3 王代华;袁刚;李一平;;一种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器控制器的实验测试[J];功能材料;2006年07期
4 沙凌锋;徐赵东;李爱群;郭迎庆;;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与分析[J];工业建筑;2008年03期
5 田静;何军;祝世兴;;基于模糊理论的磁流变阻尼器控制[J];液压与气动;2008年10期
6 王昊;史小梅;;磁流变阻尼器的磁场分析[J];液压与气动;2009年12期
7 马新娜;杨绍普;刘晓星;葛占胜;;磁流变阻尼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1年06期
8 李占卫;郑建国;;磁流变阻尼器间隙结构对阻尼器性能的影响[J];四川兵工学报;2011年05期
9 许利利;;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振动特性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20期
10 徐海鹏;张红辉;余昭;;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特性影响因素及其附加刚度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新娜;杨绍普;陈恩利;钱涛;;磁流变阻尼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田静;何军;祝世兴;;基于模糊理论的磁流变阻尼器控制[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海为;程亚鹏;林庆立;;安装磁流变阻尼器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分析[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涂奉臣;陈照波;李华;焦映厚;黄文虎;;一种改进型磁流变阻尼器用于宽频隔振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涂奉臣;陈照波;李华;焦映厚;黄文虎;;一种改进型磁流变阻尼器用于宽频隔振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祥金;沈娜;;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主动变阻尼减振控制系统设计[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孙伟;胡海岩;;基于多级磁流变阻尼器的操纵面振动半主动抑制[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王昊;胡海岩;;基于磁流变阻尼器整车半主动悬架的开关控制[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孙清;伍晓红;胡志义;;磁流变阻尼器控制结构地震反应的振动台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10 肖志荣;孙炳楠;;磁流变阻尼器的一种智能模型[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永虎;自感知自供能磁流变阻尼器及其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王强;新型磁流变阻尼器与六轴半主动隔振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肖平;内置永磁体磁流变阻尼器悬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4 徐磊;基于磁流变效应的四连杆假肢膝关节及其构成的下肢假肢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5 刘建军;新型磁流变阻尼器及其智能控制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张莉洁;冲击载荷下磁流变阻尼器动态特性分析及其控制系统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黄继;含磁流变阻尼器自动武器缓冲系统控制理论与技术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8 张红辉;磁偏置内旁通式磁流变阻尼器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9 蒋学争;自供能磁流变阻尼器的振动能量捕获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史鹏飞;磁流变阻尼器的拟负刚度控制及实时混合试验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龙亭;自供能磁流变阻尼器原理及其能量管理电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李占卫;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和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3 杨涛;面向病理性震颤抑震的磁流变阻尼器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蔡路;磁流变阻尼器设计、仿真与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李仕游;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悬架半主动控制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张猛;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半主动座椅悬架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王锎;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转子振动控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袁秋玲;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船舶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9 董其明;结构振动控制实验系统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张瑞静;爆胎车辆动力学稳定性控制仿真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85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985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