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地区湿传递对多层墙体热湿性能的影响
本文选题:多孔介质 + 两相流 ; 参考:《化工学报》2017年S1期
【摘要】:墙体的传热传湿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建筑能耗和室内环境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以相对湿度和温度为驱动势建立多层墙体一维非稳态热、湿和空气耦合传递模型(HAM模型),并利用有限元法进行数值求解,重点关注湿传递对传热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考虑传湿时墙体交界面处湿度梯度大,相变速率大;墙体内部会产生湿积累,缩短墙体的使用年限;墙体内部温度上升幅度和上升速率大,墙体交界面处局部Nusselt数变化受湿传递的影响大;相变潜热量占总传热量的26.1%,计算空调负荷时不可忽略。
[Abstract]:The heat transfer of the wall has a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the building envelop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indoor environment. Using the relative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as the driving force, the model of the one-dimensional unsteady heat, the wet and air coupling transfer model (HAM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numerical solution is carried out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heat transfer is focused on the transfer of moisture to the heat transf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isture gradient at the interface of the wall is large and the phase change rate is large when the wall is considered, and the wall will produce wet accumulation and shorten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wall; the internal temperature rise and rise rate of the wall are large, the change of the local Nusselt number at the wall interface i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wet transfer; the phase change latent heat accounts for 26 of the total heat transfer. .1%, can not be ignored when calculating the load of air conditioning.
【作者单位】: 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610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B0601302)~~
【分类号】:TU1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凤明;寒冷地区建筑夏季节能的设计研究[J];工业建筑;2003年10期
2 齐伟民;王晓辉;;中西方寒冷地区室内空间形态特征及差异[J];设计艺术研究;2013年04期
3 吴俊华;;寒冷地区住宅的新体系[J];低温建筑技术;1993年01期
4 吴涛,梅洪元;寒冷地区建筑环境设计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2000年03期
5 陶鹏;张杰;;寒冷地区消防给水防冻结问题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2年03期
6 李金瑞;胡孝民;杨铁占;;在寒冷地区存放使用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易被忽视的问题[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3年10期
7 于文明,杜晶;寒冷地区建筑视觉环境析议[J];低温建筑技术;1998年02期
8 严爱东,沈继浮;寒冷地区山麓性河流取水方法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00年02期
9 李善斌;寒冷地区使用烟道式燃气供暖炉的几个问题[J];暖通空调;2003年05期
10 李雪平;;寒冷地区农村既有住宅建筑屋顶节能改造技术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冯巍;李慧敏;徐丽;;寒冷地区建筑节能分析[A];2007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何梅;刘加平;王怡;郭华;;寒冷地区住宅底层室内物理环境状况调查[A];全国建筑节能技术与设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喻银平;马最良;;双级耦合式热泵供热系统在寒冷地区应用的可行性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琪;;寒冷地区太阳能地源热泵供热供冷分析[A];绿色设计 创新 实践——第5届全国建筑环境与设备技术交流大会文集[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媛;寒冷地区既有采暖工业建筑改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树亮;寒冷地区集合式住宅被动式设计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硕;寒冷地区绿色办公建筑适宜技术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4年
4 邱佳敏;以性能为导向的寒冷地区文化建筑的绿色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5 于智;寒冷地区坡地建筑布局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赵欣悦;寒冷地区住宅生态化表皮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7 徐亚娟;寒冷地区居住区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6年
8 孙祁;寒冷地区办公建筑围护结构低能耗设计策略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4年
9 梁雯;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综合评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10 刘元;寒冷地区住宅适宜性节能构造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89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1989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