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安置社区公共空间活力评价

发布时间:2018-06-10 08:58

  本文选题:城市边缘区 + 安置社区 ; 参考:《城市问题》2017年07期


【摘要】:城镇化浪潮吞并乡村土地引发的传统居住空间变迁,使城市边缘区安置社区面临着社会关系网络重构的压力。公共空间活力的高低反映了空间激发社会交往、重构社会网络、增强社区归属感的能力大小。采用AHP-模糊评价法构建公共空间活力评价模型,以苏州市的四个典型安置社区为样本对城市边缘区安置社区面临的社会关系网络重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环境活力高于社会、文化活力;活力因子多分布在"低关注—高活力"区间;安置模式、居民特征与活力度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安置社区应采取"大杂居+小聚集"模式,公共空间优化应侧重于提升其社会文化活力,重点改善"高关注—低活力"因子。
[Abstract]:The urbanization wave engulfed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space changes caused by the rural land, which made the urban fringe resettlement communities face the pressure of social network reconstruction. The vitality of public space reflects the ability of space to stimulate social communication, reconstruct social network and enhance community sense of belonging. The AHP-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is used to construct a public space vitality evaluation model. Taking four typical resettlement communities in Suzhou as sampl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 of social network reconstruction faced by resettlement communities in urban fringe area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nvironmental vitalit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cultural vitality, the vitality factors were mostly distributed in the range of "low attention and high vitality", and the resettlement mode, the resid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ctivity degree showed certain correlation. The resettlement community should adopt the mode of "large mixed residence and small gathering",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public space should focus on enhancing its social and cultural vitality and improving the "high attention-low vitality" factor.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苏州科技大学地理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352)
【分类号】:TU984.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晴晴;王勇;李广斌;;基于SNA的新型集中社区公共空间网络结构优化[J];地理科学进展;2016年07期

2 张帆;邱冰;万长江;;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城市开放空间满意度宏观因子研究——以南京主城区为分析对象[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年06期

3 陈轶;刘涛;朱锐;陈文宇;程婷婷;蔡跃;;基于模糊评价法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居民满意度研究——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年06期

4 孔翔;凌琳;陈丹;;公共空间在开发区周边新社区居民地方感重塑中的作用——以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典型社区为例[J];城市问题;2015年09期

5 李晴;;具有社会凝聚力导向的住区公共空间特性研究——以上海创智坊和曹杨一村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04期

6 赵倩;王德;朱玮;;上海市杨浦区的生活空间质量评价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2年06期

7 卢璐;许远旺;;建构认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社区意识的生长[J];学习与实践;2012年04期

8 汪侠;吴小根;章锦河;任黎秀;刘泽华;张洪;;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旅游消费券效用影响因素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2年03期

9 汪海;蒋涤非;;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体系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10 苟爱萍;王江波;;基于SD法的街道空间活力评价研究[J];规划师;2011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红兵;农民动迁安置住区绿化环境重构[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勇;邹晴晴;李广斌;;安置社区公共空间活力评价[J];城市问题;2017年07期

2 刘群阅;林毅伟;潘明慧;尤达;黄启堂;兰思仁;;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功能评价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7年03期

3 韦玉臻;;城市社区街道活力分析研究——以成都市长发街为例[J];四川建筑;2017年02期

4 陈菲;林建群;朱逊;;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评价因子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5 吕冠静;柳瑞禹;刘跃前;;失地民众的征地拆迁满意度研究——以湖北咸宁市嘉通高速公路征地拆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年02期

6 张蕊;杨晨威;周晨静;杨静;;基于行人步行感受的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评价体系研究[J];建设科技;2017年04期

7 石玉;罗金华;;高星级酒店员工培训对离职意向的影响机制[J];三明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8 刘伟;陈燕;乐建明;易欣;;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转居”社区群体满意度评价研究——以X县若干小区为例[J];宜宾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9 李秋博;王一帆;;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情况及影响因素[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10 武凤文;邱宁;;软触媒叠加下的北京市宛平城更新改造规划策略[J];规划师;2016年S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扬;Alain Chiaradia;宋小冬;;空间句法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局限性及改善和扩展途径[J];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05期

2 何正强;何镜堂;陈晓虹;;网络思维下的社区公共空间——广州市越秀区解放中路社区公共空间有效性分析[J];新建筑;2014年04期

3 王勇;李广斌;;裂变与再生:苏南乡村公共空间转型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7期

4 李晴;;具有社会凝聚力导向的住区公共空间特性研究——以上海创智坊和曹杨一村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04期

5 白皓文;吕晓蓓;;城市设计方法的在乡村居住空间形态设计中的应用——农村集中社区空间改良设计的一次探索[J];城市建筑;2014年10期

6 孔翔;;新城市主义对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启示价值[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田美玲;刘嗣明;寇圆圆;;国家中心城市职能评价及竞争力的时空演变[J];城市规划;2013年11期

8 张纯威;柴彦;;北京城市老年人社区满意度研究——基于模糊评价法的分析[J];人文地理;2013年04期

9 林海明;杜子芳;;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应该注意的问题[J];统计研究;2013年08期

10 邓楚雄;李晓青;向云波;张晔;刘利科;;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经济地理;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国健;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2 周心琴;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艳华,刘婷婷;城市地下公共空间标识系统设计[J];安徽建筑;2003年04期

2 欧诗,陈建;高校校园公共空间探析[J];规划师;2003年09期

3 李海燕,吕富s,

本文编号:2002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002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8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