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结构考虑加强层构件失效后的结构性能
本文选题:超高层 + 加强层 ; 参考:《建筑结构》2017年S2期
【摘要】:在超高层结构设计中,加强层的布置往往相对集中,容易引起刚度突变。根据已有的强震记录及工程试验,选定伸臂桁架上方框架柱为薄弱部位,假定在强震作用下,结构因刚度突变引起加强层局部构件失效,通过构件删除法分析了剩余结构的竖向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指出了局部构件失效进而导致加强层以上外圈结构在余震作用下可能倒塌的连锁反应过程。提出在加强层设计中,应同时重视加强层设置引起的加强层与其上、下层之间的刚度突变。建议在加强层上方设置数层环带桁架,既可以有效减弱刚度突变,也可托举强震下可能失效的框架柱的上方结构,避免结构连续倒塌。
[Abstract]:In the design of super high rise structure, the arrangement of the reinforced layer is often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and easily causes the stiffness mutation.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strong earthquake record and engineering test, the frame column above the arm truss is selected as the weak part. It is assumed that under the strong earthquake, the structure caused by the stiffness mutation causes the failure of the local component of the reinforced layer, and the residual method is analyzed by the element deletion method. Th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and aseismic capacity of the structure indicate that the failure of the local component leads to the chain reaction process that may collapse under the aftershock of the outer ring structure above the strengthening layer.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the design of the reinforced layer, the stiffness mutation between the strengthening layer and the upper layer and the lower layer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t the same tim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inforcement layer be above the strengthening layer. The installation of several layers of girdle trusses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brupt change of stiffness, but also lift up the upper structure of frame columns which may fail under strong earthquakes, so as to avoid progressive collapse of structures.
【作者单位】: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类号】:TU9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杰江,宋健,王颖,江蓓;带加强层框架—芯筒结构的优化研究[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2 欧健军;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设置加强层问题的研究[J];广东建材;2004年02期
3 覃晓东,马心俐,苏杏;带水平加强层的框架——芯筒结构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4 刘喜平;框架-核心筒高层结构设置加强层问题的探讨[J];西北水力发电;2005年03期
5 周春圣;张仲先;夏凯;赵春华;;顶部设置加强层的框-筒结构应变能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6 韩红波;;刚臂加强层在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年02期
7 林树枝;张杰;;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探讨[J];福建建筑;2008年02期
8 沈蒲生;陈宇;张明;;带两道加强层变截面框架-核心筒的振动特性[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刘喜平;;高层框—筒结构中加强层对上部伸臂内力和下部结构沉降性能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10 韦文斌;;浅析高层建筑加强层的设置——以诺德金融中心大厦结构设计为例[J];技术与市场;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赵昕;郑毅敏;胡宇滨;徐文华;;某高层建筑带加强层结构设计方案分析[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丁圣果;李绮文;;高层建筑水平加强层作用的初探[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3 邓志恒;万云芳;向平;李云峰;;楼板厚度对设置加强层的超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4 孙毅;张壮南;贾连光;;带加强层外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静力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苏志彬;王立长;;设置加强层的一超高层结构的地震反应[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苏志彬;王立长;;某超高层结构中设置加强层问题的研究[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7 何永春;邓小华;;重庆上海城二期C区3号楼结构设计[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杰;加强层对高层框—筒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江磊;带水平加强层的高层混合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及振动台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3 杨克家;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4 苏原;带加强层框架—筒体结构体系力学性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解琳琳;巨柱—核心筒—伸臂超高层结构大震功能可恢复设计方法[D];清华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石进;加强层与耗能减震层抗震性能对比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曾绍敏;带RPC空腹桁架加强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3 苏永;超高层建筑结构加强层分析[D];广西大学;2015年
4 宋璨;带加强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分析[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5 高宗来;超高层建筑结构中设置加强层的抗震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6 马旭光;加强层布置及连接方式对超高层结构竖向变形的影响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唐笑一;带钢桁架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性能研究[D];西华大学;2015年
8 栾宏宇;带斜腹杆钢桁架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弹塑性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9 王冰;基于内力突变的带加强层混合框—筒结构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周伟;某超限高层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与加强层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07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007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