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态冲击射流作用下平地及坡地高层建筑的风荷载特性
本文选题:高层建筑 + 冲击射流 ; 参考:《建筑结构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现行规范的设计风荷载以普通大气边界层风场为主,其平均风剖面为指数型或对数型。下击暴流风场的典型风剖面与普通边界层风场差异很大。基于稳态冲击射流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考虑平地与坡地两种地形以及坡地坡度的影响,研究冲击射流风场中的高层建筑物表面风压分布特性与风荷载情况。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冲击射流风场中建筑表面风压分布不同于大气边界层风场,迎风面最大风压出现在建筑下部;坡地上建筑物迎风面风压小于同等情况下平地上建筑物迎风面风压,而在侧面和背风面则呈现出相反的规律。对不同坡度坡地上的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坡地坡度的增大,建筑迎风面风压逐渐减小。
[Abstract]:The design wind load of the current code is dominated by the general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wind field, and the average wind profile is exponential or logarithmic. The typical wind profile of the downburst wind field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mmon boundary layer. Based on steady state impinging jet tes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wi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wind load on the surface of high-rise buildings in impinging jet wind field are studied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flat and slope topography and slope gradient. The results of wind tunnel tes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wi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on the building surfac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in the impinging jet wind field, and the maximum upwind wind pressure appears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building. The upwind pressure of building on the slope is less than that on the windward surface of the flat ground building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but the opposite rule is found on the side and the leeward surface. The results of model analysis on different slope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slope, the upwind wind pressure decreases gradually.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853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CDJZR12200016)
【分类号】:TU973.2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庆光,吴玉林,刘树红,张永建;倾角对湍流狭缝冲击射流流动与传热性能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8期
2 陈庆光;吴玉林;刘树红;张永超;张永建;;三维方管层流冲击射流流动与传热的数值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3 白文华;包能胜;许鹏;葛汝峰;;印刷涂布烘箱V型条缝喷嘴冲击射流流场的数值模拟[J];包装工程;2011年03期
4 邱淑霞;江影;徐鹏;;脉动冲击射流的传热特性研究[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杨会群;金东范;卢天健;;环形旋转冲击射流热流特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1年05期
6 周定伟,马重芳,苑中显;圆形浸没冲击射流速度与压力梯度的数值计算[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何枫,姚朝晖,谢峻石;三维亚声速冲击射流流场的数值模拟[J];推进技术;2002年01期
8 陈庆光,吴玉林,张永建,王涛;矩形管湍流冲击射流流动与传热的数值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5年05期
9 耿铁;李德群;周华民;邵玉杰;汪伟军;;冲击射流换热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概述[J];航空制造技术;2006年02期
10 李功样;片冈邦夫;;冲击射流热传递的强化和控制[J];广东工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朝晖;何枫;韩标;许宏庆;;高速冲击射流流场特性与噪声机理的研究[A];流动显示’2002第五届全国流动显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邢云绯;仲峰泉;张新宇;;冲击射流冷却结构中煤油传热特性的数值研究[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邢云绯;仲峰泉;张新宇;;瞬态热敏液晶测温技术在冲击射流实验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姚朝晖;崔新光;;超声速弱欠膨胀冲击射流中的涡合并现象的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邢云绯;仲峰泉;张新宇;;冲击射流冷却结构中煤油传热特性的数值研究[A];高超声速专题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高超声速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关晖;吴锤结;涂善东;;Y形冲击射流微混合器流场结构与混合特性的数值模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7 邝九杰;隋丹;金东范;卢天健;徐明龙;;轴流风扇冲击射流下的泡沫铝热沉在电子冷却中的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于尚旺;姚朝晖;何枫;;基于旋涡强度的冲击射流涡结构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9 徐惊雷;刘凯礼;张X元;;过膨胀超声速冲击射流中非定常现象的PIV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于明州;陈丽华;谭晓军;;冲击射流拟序结构的大涡模拟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白贵平;胶片涂布线热风冲击干燥特性及节能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2 李永平;冲击射流换热的大涡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李长庚;基于冲击射流的电子器件冷却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张燕;横流冲击射流涡旋结构的实验和数值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5 焦磊;连续—脉冲射流理论研究及其在原油底泥处理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6 石艺娜;金属冲击射流形成、断裂和颗粒化分布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海龙;亚音速冲击射流共振的反馈理论与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2 唐伟峰;稳态冲击射流作用下建筑结构的风压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左其刚;考虑地形影响的稳态冲击射流作用下高层建筑风压特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4 刘祖铃;狭缝喷嘴组冲击射流传热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刘海;超声速欠膨胀冲击射流的大涡模拟[D];清华大学;2010年
6 黄灵敏;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周期性冲击射流强化换热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3年
7 于峰;纳米流体冲击射流的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周祺e,
本文编号:2024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024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