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Pushdown方法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概率评估
本文选题:钢筋混凝土框架 + 随机Pushdown方法 ; 参考:《建筑结构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为了评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不确定性参数对其抗连续倒塌能力的影响,将确定性Pushdown分析与可以控制相关性的拉丁超立方体抽样方法(LHS)相结合,提出一种随机Pushdown方法。为说明方法的建立和应用,选择一栋8层4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考虑结构的荷载、材料强度以及几何尺寸等17个不确定性参数,采用Pushdown方法分析获得的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竖向荷载作为其抗连续倒塌能力,统计得到结构连续倒塌易损性函数,并采用"龙卷风图"方法对不确定性参数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结构不确定性参数对抗连续倒塌能力影响显著,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的变异系数达到20%,其中,活荷载、楼层恒荷载、钢筋极限应力以及梁截面钢筋面积等参数对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
[Abstract]: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uncertain parameter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on its ability to resist continuous collapse, a stochastic pushdown method is proposed by combining deterministic pushdown analysis with Latin hypercube sampling method which can control the correlation.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a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with 8 stories and 4 spans is selected and 17 uncertain parameters such as load, material strength and geometric size are considered. The maximum vertical load of the structure obtained by Pushdown method is used as its ability to resist continuous collapse, and the vulnerability function of continuous collapse of the structure is obtained by statistics. The sensitivity of uncertain parameters is analyzed by tornado map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uctural uncertainty parameters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continuous collapse ability, an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the structure's ability to resist the continuous collapse is up to 20. Among them, the living load, the floor constant load, The ultimate stress of steel bar and the area of steel bar of beam section have the most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continuous collapse resistance of the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灾变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8162,51178150)
【分类号】:TU375.4;TU31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宋子龙;王文达;王景玄;李华伟;;基于Pushdown方法的圆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抗连续倒塌机制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5年01期
2 宋鹏彦;吕大刚;崔双双;;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连续倒塌极限状态可靠度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4期
3 于晓辉;吕大刚;;考虑结构不确定性的地震倒塌易损性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2年10期
4 吕大刚;宋鹏彦;崔双双;王闽雄;;结构鲁棒性及其评价指标[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11期
5 李易;陆新征;叶列平;陈适才;;基于Pushdown分析的RC框架抗连续倒塌承载力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东辉;王雷明;王威;吴凤英;;建筑结构地震连续倒塌影响距离仿真模拟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6年06期
2 吴春;;RC空间框架填充墙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分析与鲁棒性评定[J];建筑结构;2016年S2期
3 谢甫哲;舒赣平;;平面钢框架结构抗倒塌动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6年12期
4 吕大刚;乔雨蒙;贾明明;米莹;;基于地震易损性分析的非延性RC框架黏滞阻尼器加固方案决策[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年06期
5 徐颖;韩庆华;练继建;;单层球面网壳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16年11期
6 吕涛;徐长航;陈国明;刘红兵;赵康;梁学滔;;穿刺工况自升式平台动力灾变特性[J];石油学报;2016年11期
7 王震;王景全;;预应力节段预制拼装桥墩抗震性能研究综述[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06期
8 吴光宇;万宝;贾益纲;张纯;李寰;林伟;;RC框架结构梁板柱空间协同工作效应非线性仿真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6年05期
9 张金轮;葛仁余;曹兵;;独立梁下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的结构鲁棒性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6年05期
10 杨毅;王贡献;王东;王洋洋;;基于IDA的岸桥结构地震倒塌易损性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达;杨全全;李华伟;;基于分层壳单元与纤维梁单元组合剪力墙滞回性能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4年16期
2 王伟;李玲;陈以一;;方钢管柱-H形梁栓焊混合连接节点抗连续性倒塌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04期
3 霍静思;王宁;陈英;;钢框架焊接梁柱节点子结构抗倒塌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04期
4 王景玄;王文达;周小燕;;基于初始损伤模型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抗连续倒塌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S1期
5 李华伟;王文达;;ABAQUS二次开发在钢管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S1期
6 肖岩;赵禹斌;李凤武;Kunnath S.;Lew H.S.;;钢筋混凝土大比例模型框架角柱突然失效模拟试验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3年04期
7 刘传卿;梅佐云;孙海峰;;基于纤维模型的钢框架连续倒塌抗力机制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8 高山;郭兰慧;吴兆旗;张素梅;;关键柱失效后组合框架抗倒塌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04期
9 吕大刚;李雁军;陈志恒;;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连续倒塌的竖向非线性动力分析[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2年S1期
10 陆新征;施炜;张万开;叶列平;马玉虎;;三维地震动输入对IDA倒塌易损性分析的影响[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俊岭;马人乐;何敏娟;;防止建筑物连续倒塌的措施[J];特种结构;2005年04期
2 王怡然;朱博;;浅析建筑物倒塌的原因及防止连续倒塌的方法[J];山西建筑;2008年07期
3 胡晓斌;钱稼茹;;多层平面钢框架连续倒塌仿真分析[J];力学与实践;2008年04期
4 傅学怡;黄俊海;;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分析方法探讨[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S1期
5 侯耿峰;周全武;吴赵强;;框架结构连续倒塌研究现状[J];山西建筑;2010年14期
6 张坚;路岗;虞炜;林峰;赵新源;;吊楼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J];建筑结构;2010年S2期
7 黄鑫;陈俊岭;马人乐;;建筑物抗连续倒塌研究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J];特种结构;2010年03期
8 ;采用优化方法进行钢框架抗连续倒塌设计[J];钢结构;2011年03期
9 李辉;赵伟;;结构连续倒塌分析研究现状及设计方法综述[J];山西建筑;2011年21期
10 王铁成;康健;李志萍;;空间框架抗连续倒塌分析[J];工程力学;2011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海峰;周恒芳;;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规定及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2 梁益;陆新征;缪志伟;叶列平;;结构的连续倒塌:规范介绍和比较[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杜义欣;温凌燕;伍俊;;重要建筑物恐怖袭击下的防连续倒塌设计[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王铁成;康健;李志萍;;空间框架抗连续倒塌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5 单亮;汪洋;;现代结构工程中的连续倒塌研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任沛琪;李易;郑元帅;陆新征;;某新型铁路站房连续倒塌分析[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地震工程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集(Ⅱ)[C];2012年
7 张坚;路岗;虞炜;林峰;赵新源;;吊楼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建兴;施刚;王元清;石永久;;钢框架抗连续倒塌研究综述[A];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潘毅;刘宜丰;秦楠;李玲娇;;成都市规划展览馆辅楼抗连续倒塌评估(Ⅰ)——基于概念设计的线性静力分析[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12年
10 凤俊敏;舒赣平;;连续倒塌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志萍;基于替代路径法的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 刘传卿;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3 李凤武;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突然失效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婷;高层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双柱失效的抗连续倒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2 王宁娟;不规则框架结构连续倒塌的动力效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崔瑞夫;楼板对RC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D];长安大学;2015年
4 安风明;基于OpenSees的群桩体系桥梁连续倒塌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5 梁纬球;钢—混凝土组合梁连续倒塌性能与倒塌机理分析[D];广西大学;2015年
6 廖浚哲;网架结构连续倒塌动力效应分析[D];南昌大学;2015年
7 赵同阳;钢框架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李寰;考虑抗震设计与填充墙影响的R.C.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仿真分析[D];南昌大学;2015年
9 姜晨玉;多层RC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实用分析方法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10 姚宇飞;爆炸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连续倒塌分析方法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37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037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