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羌族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本文选题:羌族民居 + 气候适应 ; 参考:《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羌族民居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以生态环保的形式适应着当地气候。随着人们对居住质量要求的提高,有些传统民居不再满足热舒适需求,更有新民居出现了不适应当地气候的现象和问题,因而急需改善。所以提高民居对气候的适应性,是民居更新中社会的需要,民居更新需要在延续传统中注入现代建筑技术。通过对四川羌寨考察、测绘和研究,从传统民居生成环境中发掘和总结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设计和建造技术;通过测试调研,从相关气候因子的角度分析,获得羌族民居室内环境质量的科学认知;提出传统民居的改进空间,为民居更新设计提供更多定量化技术参数。参照以往气候分区方法,结合民居室内热舒适调查及地域气候调研,提出羌区下的“北羌”“西羌”气候分区;并对分区下的气候设计,从选址布局、建筑形体、空间构成、建筑构造等方面提出更新策略;运用这些策略提出更科学的设计建议,在总体上建议北羌紧凑布局而西羌错落布局,在单体上建议北羌避风、双层小窗、地面保温而西羌注意通风、排水、较大窗户,并且都应做好屋面保温、外墙保温、楼梯符合规范。
[Abstract]:Qiang folk houses have distinc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dapt to the local climate in the form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quality, some traditional houses no longer meet the demand of thermal comfort, and some new houses have the phenomenon and problems of not adapting to the local climate, so they need to be improved urgently. 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of residential to climate is the social need of residential renewal, which needs to inject modern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into the continuation of traditio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mapping and research of Qiangzhai, Sichuan Province,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summarizes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to adapt to the climate from the generation environment of traditional dwellings, and analyzes the relevant climate factors through testing and investigation. The scientific cognition of the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Qiang dwelling was obtained, and the improvement space of the traditional residence was put forward to provide more quantitative technical parameters for the renewal design of the residence. Referring to the previous climate zoning methods, combining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rmal comfort in the living room and the regional climate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limatic division of "North Qiang" and "Xiqiang" under the Qiang region, and the climate design under the zonation, from the location layout, the architectural form, the space compositio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posed renewal strategy; using these strategies to put forward more scientific design proposals, in general, proposed a compact layout of the North Qiang and the West Qiang dislocation layout, in the individual suggested that the North Qiang wind shelter, small double windows, Floor insulation and Xiqiang pay attention to ventilation, drainage, larger windows, and should do a good roof insulation, external insulation, stai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orms.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2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大乾;从羌族文化,民风民俗看羌族建筑[J];四川建筑;1995年04期
2 索朗白姆;劫后羌笛遗古韵——羌族建筑文化浅析[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5年01期
3 严婷婷;;关于羌族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几点思考[J];美术大观;2012年06期
4 马宁;钱永平;;羌族碉楼的建造及其文化解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焦虎三;;羌族的碉楼文化[J];上海房地;2013年05期
6 任浩;羌族建筑与村寨[J];建筑学报;2003年08期
7 唐飞;;羌族碉楼与震后调杏[J];中国文化遗产;2008年04期
8 许虹;;羌族文化灾后重建评介:立体范式(英文)[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1年09期
9 王明珂;;守望羊角花开的地方——一位台湾学者对羌族传统聚落的观察及灾后重建的思考[J];中华民居;2008年01期
10 赵曦;赵洋;;勒色:羌族民居建筑文化符号[J];文艺争鸣;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倡议书[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2 冯骥才;;担当起文化救灾的责任——在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座谈会上的讲话[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3 黄易宇;;抢救羌族文化遗产迫在眉睫——在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座谈会上的讲话[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4 冯骥才;;快向羌族伸出援手——在“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四川工作基地成立暨专家调研工作会”上的讲话[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5 耿静;;抢救性地保护羌族文化——在“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四川工作基地成立暨专家调研工作会”上的发言[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6 杨莉;;紧急保护羌族文化传承人——在“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四川工作基地成立暨专家调研工作会”上的发言[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7 ;关于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保护羌族文化遗产的建议书[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8 严隽琪;;坚决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在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座谈会上的讲话[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9 达尔基;;地震使羌族文化严重受损[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10 ;为重建灾区人民的精神文化家园贡献力量——民进中央、中国民协、中华文化学院在京召开“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座谈会”[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洋;四大措施抢救北川羌族文化遗产[N];北京日报;2008年
2 罗云川;专家座谈羌族文化抢救与保护[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云菲;专家在京发出倡议: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N];中国艺术报;2008年
4 本版编辑邋王珍 俞灵 蒋彬;羌族文化该怎样重建[N];中国民族报;2008年
5 本版编辑邋周思素 葛一林 陈菲;抢救羌族文化 重建民族辉煌[N];四川科技报;2008年
6 本版编辑邋覃志刚 冯骥才 卡贝丝 黄易宇 顾青 周洋禾 杨林;普及羌族文化知识 共建灾区精神家园[N];中国艺术报;2008年
7 武翩翩;《羌族文化学生读本》出版[N];文艺报;2008年
8 窦新颖;《羌族文化学生读本》紧急出版[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9 韩景慧 李昕;民革山东省委力促羌族文化异地传承[N];人民政协报;2008年
10 邓风;《羌族文化学生读本》捐赠仪式在四川举行[N];中国艺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郑瑞涛;羌族文化的传承与嬗变[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r,
本文编号:2059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059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