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等向应力下原状黄土的压缩及增湿变形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7 13:43

  本文选题:土力学 + 原状黄土 ; 参考:《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7期


【摘要】:用非饱和土三轴剪切渗透仪,在等向应力条件下对原状黄土进行增湿 加载,加载 增湿及加载 增湿 加载3个系列加载增湿路径试验,分析吸力对压缩变形和加载屈服特性的影响,探讨增湿时应力对变形及屈服特性的影响,通过对单线法及双线法的试验结果对比,确认原状黄土的增湿体积变形与加载增湿路径有关,加载及增湿屈服线不具有唯一性,进而提出等向应力条件下原状黄土的弹塑性体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吸力及应力分别对屈服前压缩及增湿变形特性指标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屈服后的指标皆有明显的影响;单线法与双线法确定的增湿体积变形皆随应力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峰值点处应力与吸力丧失程度及加载增湿路径无关,且近似等于天然状态土样的初始屈服应力;增湿变形与加载增湿路径有关,单线法的值比双线法确定的值小,差值随增湿程度增大而减小,增湿至饱和时2种方法确定的湿陷变形近似相等。对于相同的塑性体应变,吸力减小屈服线位于加载屈服线之下方,二者随塑性体应变的增大而耦合联动扩大。提出的弹塑性体变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不同吸力下的压缩变形,比采用唯一加载湿陷屈服线的模型更好地预测不同应力下增湿变形。
[Abstract]:Using unsaturated soil triaxial shear osmomet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sotropic stress, the experiments of humidification and humidification of undisturbed loess are carried out, and three series of load humidification path tests are carried out, such as loading humidification and loading humidification. The influence of suction on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and yield characteristics of loading is analyzed, and the effect of stress on deformation and yield characteristics during humidification is discuss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single line method and double line method are compared. 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humidification volume deformation of undisturbed loess is related to the path of loading and humidification, and the yield line of loading and humidification is not unique. The elastoplastic deformation model of undisturbed loess under isotropic stress is put forwa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ction and stress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compression and humidification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before yield, but have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indexes after yield. The humidification volume deformation determined by the single line method and the double line method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ess. The stress at the peak point is independent of the degree of loss of suction and the path of loading humidification, and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the initial yield stress of soil samples in natural state. The humidification deformation is related to loading and humidifying path. The value of single line method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double line method, and the difference valu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humidification degree. For the same plastic body strain, the suction reduction yield line lies below the loading yield line, and the coupling expand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lastic body strain. The proposed elastoplastic deformation model can better predict the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under different suction, and better predict the humidification deformation under different stresses than the model with unique loading collapsing yield line.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黄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理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878183) 陕西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项目(14JS063) 西安理工大学博士创新基金项目(310 252071509)~~
【分类号】:TU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登飞;陈存礼;杨炯;王俊甫;张文博;;侧限条件下增湿时湿陷性黄土的变形及持水特性[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03期

2 刘艳;赵成刚;韦昌富;;非饱和土的修正SFG模型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8期

3 姚仰平;牛雷;韩黎明;胡贺祥;王广德;;超固结非饱和土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6期

4 谈云志;孔令伟;郭爱国;万智;;压实红黏土的湿化变形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5 李加贵;陈正汉;黄雪峰;;原状Q_3黄土湿陷特性的CT-三轴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6 缪林昌;;非饱和土的本构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5期

7 邢义川;李京爽;李振;;湿陷性黄土与膨胀土的分级增湿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7年05期

8 陈存礼;高鹏;胡再强;;黄土的增湿变形特性及其与结构性的关系[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7期

9 张茂花,谢永利,刘保健;增(减)湿时黄土的湿陷系数曲线特征[J];岩土力学;2005年09期

10 刘保健,谢定义,郭增玉;黄土地基增湿变形的实用算法[J];岩土力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振宁;;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大变形及其控制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7年07期

2 王辉;程建伟;龚健;赵璐;;废弃窑洞诱发黄土滑坡机理与回填技术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3 金松丽;邢义川;赵卫全;张爱军;郭敏霞;;基于单线法试验的黄土增湿变形非线性模型研究[J];水利学报;2017年06期

4 苏莹;韦武昌;封声凤;;红黏土边坡植物固坡研究进展[J];绿色科技;2017年10期

5 冯以鑫;余永强;方瑾瑾;;真三轴条件下原状黄土的定量化结构性参数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6 卢锋;魏颖琪;杨鹏;李运海;;陇东庆阳西峰地区黄土湿陷性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12期

7 付延玲;骆祖江;金玮泽;陈兴贤;谈金忠;;南通市高层建筑荷载对地面沉降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8 叶万军;李长清;杨更社;李晓;刘慧;;增湿-减湿作用下黄土裂隙演化规律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7年02期

9 张婉;张爱军;陈佳玫;刘毅;;含水率和密度对伊犁黄土湿陷系数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5期

10 李旭东;黄雪峰;;延安新区压实Q_2黄土增湿变形特性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正汉;;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的基本理论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2 张昭;刘奉银;赵旭光;周冬;;考虑应力引起孔隙比变化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J];水利学报;2013年05期

3 刘奉银;张昭;周冬;赵旭光;朱良;;密度和干湿循环对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J];岩土力学;2011年S2期

4 姚仰平;牛雷;韩黎明;胡贺祥;王广德;;超固结非饱和土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6期

5 陈存礼;褚峰;李雷雷;曹泽民;;侧限压缩条件下非饱和原状黄土的土水特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6 李加贵;陈正汉;黄雪峰;;原状Q_3黄土湿陷特性的CT-三轴试验[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7 李加贵;陈正汉;黄雪峰;张力邈;姚志华;;Q_3黄土侧向卸荷时的细观结构演化及强度特性[J];岩土力学;2010年04期

8 孙德安;;饱和度对非饱和土力学性质的影响[J];岩土力学;2009年S2期

9 孙德安;;非饱和土的水力和力学特性及其弹塑性描述[J];岩土力学;2009年11期

10 张芳枝;陈晓平;;非饱和黏土变形和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吾;;黄河堤防粉土增湿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07年12期

2 周兰欣;惠雪松;孙会亮;马少帅;尤风霞;;内部导流对空冷单元喷雾增湿效果的影响[J];电力建设;2012年10期

3 陶国龙,李如龙,惠海龙,左和平,吕群;烟气增湿对电除尘器效率改善的研究及计算[J];电力环境保护;1997年03期

4 沈兴,,朱元富,董福民;高效节能新型喷雾增湿系统[J];中国建材;1994年06期

5 燕涛;张振洲;韩龙;;直接空冷喷雾增湿装置[J];清洗世界;2014年08期

6 陈凡;蒲如平;谢崇全;;新型局部环境增湿装置的设计[J];液压与气动;2010年06期

7 马忙利;杨波;;黄土增湿方法的试验研究[J];陕西地质;2012年01期

8 张蒂如;;对电取暖器增湿功能的改进[J];家用电器;1998年11期

9 袁怡刚;董勇;赖艳华;马春元;鹿刘新;;多级增湿太阳能海水淡化的实验研究[J];节能技术;2012年01期

10 宋玉宝,章明川,周月桂,范浩杰,范卫东;高钙煤灰颗粒与液滴碰撞增湿脱硫过程的模型研究*[J];动力工程;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吕群;杨国昌;;呼和浩特发电厂6号电除尘器简易增湿实验[A];第九届全国电除尘、第一届脱硫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吕群;余立伟;杨平健;;烟气喷雾增湿调质/简易增湿脱硫系统操作运行与故障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曾强;李斌;闫亚明;罗登山;;增温增湿过程中烟叶吸湿速率变化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胡小军 姜杰军;旋窑尾气管道增湿技术的应用[N];中国建材报;2010年

2 冀亚琼 李闯 甘露;窑尾废气管道增湿系统的改进[N];中国建材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琳;烟气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复合增湿特性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熊浏阳;压实黄土增湿特性及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陈佳玫;伊犁重塑黄土增湿变形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兰万刚;基于除尘脱硫一体化工艺的脱硫灰预混增湿特性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焦彦利;黄土增湿的工程性状仿真分析[D];长安大学;2004年

5 李学锐;燃料电池反应气复合增湿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6 谢强伟;集流板自增湿燃料电池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孙明星;氯盐渍土增湿变形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8 袁怡刚;分级回热式太阳能增湿海水淡化试验研究与仿真计算[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05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105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7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