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降雨入渗对生土窑居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0 04:56

  本文选题:生土窑居 + 降雨入渗 ; 参考:《郑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生土窑居作为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极具民族特色的民居形式。它取于自然,融于自然,归于自然,具有施工简便、冬暖夏凉、节约能源、生态环保等一系列优点,目前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仍有近千万人居住在生土窑洞中。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形式以及黄土材料自身的特性等问题,生土窑洞在使用中存在诸多病害,尤其是降雨入渗下塌毁频繁,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降雨入渗增大了土体的密度,也降低了土体的强度,进而影响窑洞的稳定性。因此开展降雨入渗下生土窑居的结构性能及灾害形成机理的研究,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此,本文以豫西地区的生土窑洞为研究对象,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课题编号:2015BAL03B03)的支持下,对降雨入渗下生土窑居的结构性能及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选取豫西地区黄土,制作重塑黄土土柱以模拟天然含水率状态下的黄土土层,进行室内降雨模拟试验,得到了不同降雨量下的入渗深度及不同入渗深度内土体的含水率分布情况,建立了降雨量与入渗深度及入渗土层含水率的数学模型,量化分析了降雨在黄土中的入渗规律。(2)通过对原状土样的掩埋增湿试验,确定了不同含水率黄土的密度,并对10种含水率的重塑黄土试样分别进行弹性模量试验、三轴剪切试验,得出不同含水率黄土的弹性模量值、粘聚力及内摩擦角,量化分析了含水率对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建立了黄土的密度、弹性模量、抗剪强度与含水率的数学模型,为数值分析提供了参数依据。(3)结合现场调研与试验结果,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结构尺寸及材料参数,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建立覆土厚度为3m的生土地坑窑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降雨入渗深度为1m、2m、3m时生土窑洞的位移、应力、应变特征,找到了生土窑洞在不同降雨入渗深度下的结构薄弱部位及灾害形成条件。(4)为分析覆土厚度对降雨入渗下窑洞稳定性的的影响,建立覆土厚度为2~5m的生土窑洞模型,分析了在豫西地区近20年最大降雨量完全入渗时生土窑洞的位移、应变特征,得到了降雨入渗下覆土厚度对窑洞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及此降雨入渗深度下的最优覆土厚度,验证了豫西地区生土地坑窑居覆土厚度主要为3~4m的科学合理性。(5)在不考虑降雨入渗的情况下分析了生土窑居的受力机理,基于普氏理论与生土窑居的自支撑结构特性,求得拱顶的自然平衡拱高度计算公式与临界坍塌深度计算公式,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为分析降雨入渗对生土窑居结构性能的影响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6)通过对降雨入渗后窑顶平衡拱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平衡拱高度的敏感性分析及降雨入渗深度与平衡拱的相对位置关系分析,阐述了降雨入渗下生土窑居的破坏机理,得出了生土窑居的临界降雨入渗深度及最优覆土厚度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降雨入渗对生土窑居坍塌破坏的影响,推导出降雨入渗下生土窑洞的临界坍塌深度公式。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ucture performance and the damage mechanism of the loes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Henan Province . It has som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great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 ( 3 )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test ,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earth cave kiln with thickness of 3 m wa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numerical analysis .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746;TU4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有光,郭轶锋,吴宏伟,张华;考虑地表径流与地下渗流耦合的斜坡降雨入渗研究[J];岩土力学;2004年09期

2 朱伟;陈学东;钟小春;;降雨入渗规律的实测与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11期

3 鲁荣安;;地中渗透仪测定的降雨入渗值研究[J];地下水;1985年02期

4 周家文;徐卫亚;邓俊晔;刘兴宁;;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J];水利学报;2008年09期

5 王建新;王恩志;王思敬;;降雨入渗条件下交河故城土质崖体渗流场计算及稳定性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年03期

6 张家发,张伟,朱国胜,王满兴,杨金忠,王富庆;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降雨入渗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年02期

7 孙冬梅;朱岳明;张明进;;降雨入渗过程的水-气二相流模型研究[J];水利学报;2007年02期

8 张绪涛;张强勇;李术才;;降雨入渗影响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人民长江;2008年01期

9 黄海龙;赵新涛;;考虑降雨入渗条件下泥岩边坡稳定性研究[J];工程勘察;2008年06期

10 谭文辉;璩世杰;高丹青;李亚亮;张鹏飞;;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岳明;孙冬梅;;考虑空气阻力影响的降雨入渗过程分析研究[A];水工渗流研究与应用进展——第五届全国水利工程渗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范秋雁;黄海龙;王明晓;;考虑降雨入渗条件下膨胀性泥岩边坡稳定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地面岩石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岩土力学与工程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颜斌;倪万魁;刘海松;;降雨入渗对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许翼;龙艳玲;徐向舟;;城市透水面铺装降雨入渗试验研究[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晓峰;王铁行;;考虑降雨入渗的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6 沈振中;林伟斌;杨海林;;考虑降雨入渗的非连续性岩体边坡稳定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王延霞;李鹏;;基于DEM的城市降雨入渗条件调控模型的设计——以康居小区为例[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8 黄文胜;严文群;;降雨入渗对土坝渗流及其稳定性的研究[A];水工渗流研究与应用进展——第五届全国水利工程渗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建华;查旭东;秦志斌;;降雨入渗对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8年

10 马崇武;刘忠玉;;降雨入渗时无限边坡的水平位移与稳定性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贾安达;延安力争8年让80万百姓告别“窑居”[N];西部时报;2013年

2 记者 陈晨 李一博;豪雨毁窑,,挑战黄土高原“窑居”方式[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韩佳明;降雨入渗下黄土边坡破坏机理及减灾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继华;降雨入渗条件下土坡水土作用机理及其稳定性分析与预测预报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臧亚君;山区矸石山降雨入渗特性及其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唐正光;降雨入渗影响因素与滑坡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5 郭平功;基于响应面法的生土窑居可靠度分析[D];郑州大学;2014年

6 魏秦;黄土高原人居环境营建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龙;降雨入渗对生土窑居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2 王帮团;植被发育斜坡土体中根—土间隙对降雨入渗的贡献[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贾梁;降雨条件下干堆尾矿坝稳定性分析及设计坡比的探讨[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赵志敏;降雨入渗与地震作用对木耳滑坡稳定性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缪宏兵;考虑降雨入渗的填方高边坡稳定性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万爽;不同农田下垫面处理条件下降雨入渗特征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7 赵文杰;内埋桩支护下高填方边坡降雨入渗分析及桩土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8 耿龙龙;湿堆尾矿库降雨入渗效应及渍坝影响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9 王玉军;降雨入渗对粘土边坡的影响分析[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10 刘天水;三维土质边坡降雨入渗及稳定性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12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112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7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