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双层叠合面组合梁试验与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7 17:46
【摘要】:双层叠合面组合梁是将不同力学性能的材料在两个交界面处通过运用相对较合理的结合方式进行连接,形成有两个滑移面的层合结构。如:钢桁腹板组合梁、采用碳纤维加固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等结构形式。相对于普通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由于双层叠合面组合梁多了一个交界面,其受力状态、变形状态的计算更为复杂。为了研究双层叠合面组合梁竖向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应力和交界面滑移等静力响应。以碳纤维-钢-混凝土组合梁为例,通过室内试验和理论研究对双层叠合面组合梁的受力特性和计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1.通过对碳纤维-钢-混凝土的组合梁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得到了试验梁的位移、应变、各交界面的应变沿梁长的分布规律。2.基于有限元方法,运用ANSYS有限元对双层叠合面组合试验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进行了试验验证,为双层叠合面组合梁的静力分析提供了一种合理的有限元模型。3.基于弹性理论和结构力学,以碳纤维-钢-混凝土双层叠合面组合梁为例,并且考虑双层叠合梁的两个交界面的剪切滑移效应,推导了双层叠合面组合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静力响应。4.基于弹性理论和有限元基本思想,得到了考虑两个交界面滑移效应的双层叠合面组合梁单元刚度矩阵的计算方法。5.将ANSYS模拟结果、理论计算结果以及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双层叠合面组合简支梁的理论结果的可行性。
[Abstract]:The composite beam with double laminated plane is a laminated structure with two slip planes formed by connecting the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at the two interfaces by using a relatively reasonable bonding method. For example: steel truss web composite beam,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 and other structural forms. Compared with the ordinary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 the calculation of the stress state and the deformation state of the composite beam is more complicated because there is more interface between the composite beams with double-layer composite plane. In order to study the static responses of displacement, stress and interfacial slip of composite beams with double-layer superimposed plane under vertical load. Taking carbon fiber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 as an example,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double-deck composite beam with superimposed plane a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hrough laboratory tests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are: 1. 1. In this paper, the displacement, strain and strain distribution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CFRP and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beam a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SYS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to simulate and verify the double-deck composite beam, which provides a reasonable finite element model .3for the static analysis of the double-deck composite beam.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lasticity and structural mechanics, the shear slip effect of the two interfaces of the double-layer composite beam is considered in the case of carbon fiber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 The static response of double deck composite beam under uniform load is derived. Based on the elastic theory and the basic idea of finite element,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element stiffness matrix of composite beam with two interfaces considering the slip effect of two interfaces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of ANSYS simulation,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test are compare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of double-deck composite simply supported beams.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U398.9;TU3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博;梁伟;李涛;;群钉预制板连续组合梁桥受力性能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06期

2 王于晨;“钢筋混凝土组合梁桥非线性分析与承载能力研究”通过了部级技术鉴定[J];公路交通科技;1992年03期

3 娄有原;钢筋混凝土组合梁桥全过程的非线性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1994年01期

4 楼庄鸿;几种有特色的组合梁桥[J];交通科技;2001年05期

5 徐德标,黄才良,刘春城;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6 刘云飞,李明;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组合梁桥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年04期

7 白玲,史永吉;组合梁桥的施工[J];桥梁建设;2004年06期

8 江建斌;张永水;曹淑上;;大跨径连续-刚构组合梁桥施工仿真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07年01期

9 魏亚妮;;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体系转换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2007年10期

10 郭磊;孙东超;;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裂缝问题的研究综述[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倩;刘玉擎;黄生富;;桁腹式组合梁桥节点构造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邵旭东;周爱国;潘仁胜;李积泉;曹君辉;;超高性能轻型组合梁与传统钢梁及组合梁的对比分析[A];2013年二省二区大型桥梁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方志禾;叶权生;;双张法部分预应力工字型肋组合梁桥[A];第九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4 何池;薛伟辰;李杰;;预应力组合梁长期性能试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5 周伟翔;刘玉擎;曾明根;邵长宇;;连续组合梁桥钢与混凝土连接技术的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王元清;陈蕴威;任剑波;宗亮;武电坤;李俊;;钢-混组合梁桥及其在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二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九)——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3届(ISSF-2012)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玉擎;;百米级跨径连续组合梁桥的新技术应用[A];桥梁创新技术与安全耐久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黄侨;荣学亮;陆军;;既有钢-混组合梁桥常见病害分析及其加固策略[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刘忠;杜国华;范立础;;预应力或钢筋混凝土组合梁桥使用性能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10 王军文;李建中;梁志广;;预应力组合梁桥的时效分析[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马立军;双滑移面组合梁静力响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沈旭栋;部分粘结组合梁的若干动静力问题[D];浙江大学;2012年

3 陈齐风;大跨径钢—混组合梁桥高腹板稳定性分析与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4 刘莉;钢与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组合梁力学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5 刘天明;无粘结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理论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璐琨;钢—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组合梁在桥梁快速修复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5年

2 罗魁;高墩大跨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几何非线性与稳定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3 刘洋;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施工监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4 赵阳;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合拢方案优化与施工控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5 宋李秦;FRP组合梁试件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林文进;曲线段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受力行为数值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7 刘玉玲;钢—混凝土曲线组合梁弯扭作用机理及横隔板效应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8 刘真;钢-混凝土组合梁桥设计方法在中外规范下的对比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9 秦照博;钢(梁)—砼(桥面板)组合梁桥力学性能研究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10 高鹏;简支桁架组合楼盖的优化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30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2130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f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